↑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4 题
  1.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开通运行。它将北京和天津两个举足轻重的城市连在了一起。下列有关中国近现代交通业发展演变的说法与天津有关的是

    A.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建设

    B.中国航空业的开始

    C.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D.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 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 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 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 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 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 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这反映了(    )

    A.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

    B.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C.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

    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袁庚(1917—2016),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

    A. 体现了深圳特区开掘创新的实干精神   B. 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C. 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 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其中,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B. 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C.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 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D. 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段顺口溜比较完整地反映了(   )

    A. 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B.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C.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D. 传统服饰的西洋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既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

    A. 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 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C. 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D. 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33年6月,国联在伦敦举行会议,试图通过多边合作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汇率。罗斯福向会议致信,宣称“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的因素”。罗斯福此举

    A.有助于消除严重的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

    C.缓和了与会国的矛盾与分歧        D.加剧国际经济局势紧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力更生的意志和他们的勇气决心”。为此,罗斯福

    A. 恢复银行信用   B. 实施以工代赈   C. 推进劳资谈判   D. 调整农业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从1933年以后的10年内,美国由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多达3556项,联邦行政官僚机构扩大了5倍,罗斯福通过向国会提出特別咨文、写信等方式,把“总统破例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的做法变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活动,这反映出

    A. 新政使“三权分立”格局面临失衡   B. 新政中存在总统滥用权力的现象

    C. 新政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效果   D. 新政破坏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罗斯福总统的幕僚塞缪尔·罗森曼多年后回忆,当时国会满是总统的政敌,企图阻止其振兴经济方案通过,但每当利用“炉边谈话”通过收音机向民众进行广播后,这些国会议员都收到潮水一般的选民信件,催促他们支持总统的方案,这成了总统的秘密武器。这说明

    A. 总统魅力决定新政成败   B. 舆论导向有较大盲目性

    C. 政府公关借力大众传媒   D. 国会决议受到传媒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克林顿总统(任期:1993年1月20日至2001年1月20日)的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迎来‘新经济时代’。”这主要得益

    A. 自由竞争市场调节   B. 国家干预全面调控

    C. 紧缩货币削减开支   D.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题干,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摘自茅盾《春蚕》

    材料二夫计划之确切,组织之严密,技术之专精,会计之优良,以及一切管理之科学化,因为经营工业应备诸条件。然此仅能指环境优越而一时便利之某一地,或某一业而言,或指资本雄厚之某一工厂或某一公司而言。若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摘自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翰笙对“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服装是政治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

    ——李招娣《析近代以来服饰的政治元素》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认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这一认识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通过德国皇帝在帝国议会发表了一篇有着深远影响的演说。他郑重地向帝国议会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就是在这篇演说里,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在议会通过。由于德国这三个保险立法实施得最早,它们在其后的30年里,成了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几个立法经过以后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

    ——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

    材料二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德、美社会保障的共同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