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选择题 4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0 题
  1. 在爱琴文明(前30~前12世纪)与荷马时代(前11~前9世纪),希腊各邦普遍实行的是

    A.君主制           B.贵族政治          C.民主制           D.寡头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            B.抽签选举组成“五百人议事会”

    C.陶片放逐法                           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五百人议事会      D.十将军委员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克里斯提尼改革有一项重要举措,即“陶片放逐法”,它放逐的主要对象是

    A.民主威胁者                           B.刑事犯

    C.战俘                                 D.奴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的举措是

    A.公地公民制度                         B.班田收授法

    C.租庸调制                             D.神衹官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                  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经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唐朝的文化对日本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A.铸铜和制铁技术                        B.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C.文字和建筑                           D.佛教和儒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春秋时期,齐国进行赋税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旧贵族势力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             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12年3月1日《洛阳市邙山陵墓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邙山陵墓群中有多个北魏政权皇帝陵,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A.苻坚             B.拓跋珪           C.拓跋宏           D.冯太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民族战争         D.阶级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观察下图,图中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造成冗兵冗费

    C.削弱了武将权力                        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理财             B.整顿军队          C.富国强兵         D.科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大元”取自哪一著作

    A.《论语》          B.《大学》          C.《易经》          D.《孟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今天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①通政院    ②宣政院    ③澎湖巡检司   ④台湾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忽必烈改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

    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B.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C.重视发展农业                          D.实行兵民分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

    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

    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D.落后的征服民族最终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B.蒙古贵族的劫掠

    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              D.社会矛盾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是因为

    A.明神宗的反对                         B.改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C.改革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张居正的去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

    A.教皇游行                             B.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C.兜售赎罪券                           D.建政教合一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列教派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A.路德宗           B.加尔文宗          C.英国国教会        D.耶稣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  )

    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③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加尔文的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它

    A.为西欧各国加强王权作理论辩护

    B.号召欧洲各国人民为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而斗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理论辩护

    D.为使天主教焕发新的生机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加尔文和马丁·路德的共同主张有

    ①简化宗教仪式       ②《圣经》是最高权威 

    ③个人可直接与上帝交流  ④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下列有关彼得一世改革背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改革前俄国基本上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国家

    B.受到强邻瑞典和土耳其的威胁

    C.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

    D.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和陆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17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

    A.发展工商业                    B.加强中央集权

    C.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                    D.加强军事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反映出彼得一世

    A.强迫农民服役                         B.强制农奴劳动

    C.加强中央集权                          D.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彼得一世曾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事实上是强化了农奴制

    C.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有利于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500斗级

    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材料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的诗歌体现出其怎样的政治理念?(3分)

    (2)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2分) 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1分)这一措施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8分) 其中哪一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2分)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自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安石……上万言书,以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后安石当国,其所主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它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为此采取的具体措施。(6分)

    (3)材料三、四在研究王安石变法上,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读图:

            

    出售免罪符                   布鲁诺受火刑            教皇为皇帝加冕

    材料二:罗马天主教会鼓吹: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加尔文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⑴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教会、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6分)

    (3)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