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null 2 题,单选题 7 题,多选题 3 题,实验题 3 题,解答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2 题
  1. 第十三届全运会于2017年8月在天津举行,共有19个大项,126个小项,尽可能覆盖各个年龄段,各类人群的喜好,参赛人数达到7000人,体育健儿们奋力拼搏,为所在队伍赢得荣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远方看台的观众观看排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B. 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浙江选手孙杨以1分44秒91的成绩获得冠军,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他在本次比赛中的平均速率

    C. 在女子10000米决赛中,我省选手李丹以34:00.27获得冠军,这里提到的“34:00.27”指的是时刻

    D. 在跳水比赛中,如果以运动员为参考系,该运动员下方的水面一定是上升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某为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亚里士多德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7 题
  1.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路程和位移这两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通过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B. 当物体沿曲线运动时,通过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C. 当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一定做直线运动

    D. 当物体的位移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内速度从v0=12m/s,增加到vt=18m/s,通过的位移是s=70m,这个物体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14m/s   B. 15m/s   C. 6m/s   D. 无法确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图中P、Q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电视台每周都有棋类节目,铁质的棋盘竖直放置,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

    B. 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C. 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 质量不同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经过两段距离均为16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第二段用时2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物体以初速度大小为6m/s滑上光滑斜面(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则(  )

    A. 物体第2s末的速度为10m/s

    B. 物体在第4s末速度为零

    C. 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为3m

    D. 物体运动前2s内位移为8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为2kg,乙的质量为4kg,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1s后乙从10m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两物体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意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差相同

    B. 乙的加速度是甲的加速度两倍

    C. 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1m时的速度是相同的

    D. 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保持不变

    【答案】AC

    【解析】因为甲乙物体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甲任意时刻的速度为:v=gt,乙任意时刻的速度v′=g(t﹣1),所以两物体下落过程中,任意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差:△v=v﹣v′=g,是相同的,故A正确;甲乙物体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故B错误;下落1m时,由位移速度关系式:v2=2ax,可解得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经过时间t时,甲的位移为 ,所以甲离地面的高度为h=20﹣,乙的位移为,所以甲离地面的高度为h′=10﹣,所以落地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h=h﹣h′=15﹣gt,随着时间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故选AC.

    【题型】多选题
    【结束】
    11

    一步行者以6.0 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汽车25 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

    A.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 m

    B.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 m

    C.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 m

    D.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3 题
  1. 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整个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B. 甲在整个6s时间内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C. 乙在整个6s时间内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 乙在整个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12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物体以初速度大小为6m/s滑上光滑斜面(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则(  )

    A. 物体第2s末的速度为10m/s

    B. 物体在第4s末速度为零

    C. 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为3m

    D. 物体运动前2s内位移为8m

    【答案】C

    【解析】物体第2s末的速度为v2=v0+at2=6﹣2×2m/s=2m/s,选项A错误;物体在第4s末的速度v=v0+at4=6﹣2×4m/s=﹣2m/s.故B错误.物体运动前2s内的位移

    运动前1s内的位移,则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x=8m﹣5m=3m.故CD正确.故选CD.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0

    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为2kg,乙的质量为4kg,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1s后乙从10m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两物体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意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差相同

    B. 乙的加速度是甲的加速度两倍

    C. 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1m时的速度是相同的

    D. 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保持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步行者以6.0 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汽车25 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

    A.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 m

    B.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 m

    C.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 m

    D.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开始阶段,人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人和车的距离在减小;当人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时,人和车的增大,当人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小,设经过时间t两者速度相等, ,此时步行者的位移为,汽车的位移为,故不能追上;人车最近距离是

    故选B

    考点:追及问题

    点评: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之间的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1)在两个物体的追及过程中,当追者的速度小于被追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增大; (2)当追者的速度大于被迫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减小;(3)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两者的间距有极值,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视实际情况而定。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2

    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在B处连接,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经过B、C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是3 m/s和4 m/s,AB=BC.设球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球在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3

    B. 球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平均速率为2.1 m/s

    C. 小球在AB、BC段的运动时间之比为7∶4

    D. 小球从B运动到C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为3.5 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在B处连接,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经过B、C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是3 m/s和4 m/s,AB=BC.设球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球在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3

    B. 球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平均速率为2.1 m/s

    C. 小球在AB、BC段的运动时间之比为7∶4

    D. 小球从B运动到C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为3.5 m/s

    【答案】BD

    【解析】对AB段,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代入数据解得:a1:a2=9:7,故A错误.A到C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故B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AB段的时间,BC段运动的时间 ,代入数据解得t1:t2=7:3,故C错误.小球从B运动到C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为,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题型】多选题
    【结束】
    13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鞋摩擦力的要求不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不同类型的运动鞋底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他们先测出每只不同类型运动鞋的质量,再往质量小的鞋子里均匀摆放砝码,使鞋子(连同鞋里砝码)的质量均相等.接着用弹簧测力计先后匀速拉动不同类型的运动鞋,使它们沿水平桌面滑动,读取各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探究中“使鞋子(连同鞋里砝码)的质量均相等”,这是采用了哪种方法______.

    A.等效法       B.微元法       C.放大法       D.控制变量法

    (2)测量时,某组同学是沿水平方向拉动放在木板上的鞋,当匀速拉动鞋时,则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运动鞋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另一组同学的方法是把水平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系在鞋下,从鞋底下把木板抽出,请指出这种操作方式对于上面的操作过程的优点: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鞋摩擦力的要求不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不同类型的运动鞋底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他们先测出每只不同类型运动鞋的质量,再往质量小的鞋子里均匀摆放砝码,使鞋子(连同鞋里砝码)的质量均相等.接着用弹簧测力计先后匀速拉动不同类型的运动鞋,使它们沿水平桌面滑动,读取各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探究中“使鞋子(连同鞋里砝码)的质量均相等”,这是采用了哪种方法______.

    A.等效法       B.微元法       C.放大法       D.控制变量法

    (2)测量时,某组同学是沿水平方向拉动放在木板上的鞋,当匀速拉动鞋时,则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运动鞋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另一组同学的方法是把水平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系在鞋下,从鞋底下把木板抽出,请指出这种操作方式对于上面的操作过程的优点:_______________.

    【答案】  D  等于  确保鞋子处于平衡态,即弹簧弹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容易控制,易于读数

    【解析】(1)探究不同类型的运动鞋底在相同平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实际上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等,鞋子放在水平面上,鞋子的质量相等时,鞋子对接触面的压力相等,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正确.

    (2)弹簧测力计拉动鞋子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显示拉力大小,鞋子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3)确保鞋子处于平衡态,即弹簧弹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容易控制,易于读数

    【题型】实验题
    【结束】
    14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

    (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E=_______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d6=65.00cm,d3=19.00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

    (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E=_______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d6=65.00cm,d3=19.00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0.1   交流      3.0   偏小

    【解析】试题分析:(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T=0.1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得

    (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51Hz,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考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此题要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要注意单位的换算.知道运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思想。

    【题型】实验题
    【结束】
    15

    (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________cm;

    (2)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3)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________cm;

    (2)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3)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93 cm  A  钩码重力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解析】(1)根据图乙及刻度尺的读数规则可知:,所以

    (2)在增加钩码时,在逐一增挂钩码,以防增加太大而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并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故A正确;

    (3)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F与X成正比,即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如查超出弹性限度,F与X不成正比,故图像不是过原点的直线了,即偏离原直线。

    点晴: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步骤。

    【题型】实验题
    【结束】
    16

    汽车以v0=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过2s速度变为6m/s,若将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从开始刹车起,汽车6s内发生的位移;

    (2)汽车静止前2s内通过的位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汽车以v0=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过2s速度变为6m/s,若将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从开始刹车起,汽车6s内发生的位移;

    (2)汽车静止前2s内通过的位移.

    【答案】(1)25m;(2)4m.

    【解析】(1)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

    则汽车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

    则6s内的位移:

    (2)采用逆向思维,汽车在静止前2s内的位移:

    【题型】解答题
    【结束】
    17

    质量为3.0kg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8.0N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10.3N时,木箱做匀速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9.8m/s2),求:

    (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木箱在1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质量为3.0kg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8.0N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10.3N时,木箱做匀速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9.8m/s2),求:

    (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木箱在1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1)0.35;(2)10.3N.

    【解析】(1)当拉力F2=10.3N时,木箱匀速运动,木箱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2和滑动摩擦力f2,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有:f2=F2=10.3N

    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有木箱对地面压力大小等于木箱重力,即:FN=mg

    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则木箱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

    (2)当拉力F3=12.0N时,木箱将在地面上滑动,此时木箱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由第一问可知,f3=f2=10.3N.

    【题型】解答题
    【结束】
    18

    一物体在某行星的一个足够高的悬崖上,从静止开始下落,1s后,从起点落地4m,求:

    (1)再下落4s它将在起点下面多少米处?

    (2)物体下落第4s内的位移?

    (3)物体下落16m时的速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物体在某行星的一个足够高的悬崖上,从静止开始下落,1s后,从起点落地4m,求:

    (1)再下落4s它将在起点下面多少米处?

    (2)物体下落第4s内的位移?

    (3)物体下落16m时的速度?

    【答案】答:(1)100米;(2)28m;(3)16m/s.

    【解析】(1)下落后,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x=at2代入数据得:4=a×1

    解得:a=8m/s2

    再下落4s,运动的总时间为5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x=at2代入数据得:

    h=×8×52=100m

    (2)物体前3s的位移为:h1=×8×32=36m;

    物体前4s的位移为:h2=×8×42=64m;

    故第4s的位移为:△h=h2﹣h1=64﹣36=28m;

    (3)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物体下落16m时的速度为:v2=2ax

    解得:

    【题型】解答题
    【结束】
    19

    在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6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 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s.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 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2)事实上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迟后△t=0.90s起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车迟后△t=0.90s起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