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填空题 5 题,实验题 1 题
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结冰路面上撒盐,是利用盐与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促使冰雪融化

    B.蛋白质、棉花、核酸、PVC、淀粉、豆油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

    C.利用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玉米塑料”(主要成分为聚乳酸)替代一次性饭盒,可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分子式为C9H10O2,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且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一种以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作为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 + 4OH- - 4e - = N2+ 4H2O

    C.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PH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塑化剂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增塑剂DCHP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B.1mol DCHP可与含4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

    C.DCHP能发生加成、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DCHP易溶于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7的溶液中:Fe3+、Mg2+、SO42-、Cl-能大量共存

    B.在甲、乙两烧杯的溶液中,共含有Cu2+、K+、H+、Cl-、CO32-、OH-六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含其中3种离子并呈蓝绿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含有的3种离子是K+、OH-、CO32-

    C.在含有HCO3-、SO32-、S2-、CH3COO-四种阴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CH3COO-浓度变化最小

    D.常温下水电离出c(H+)×c(OH-)=10-20的溶液中:Na+、ClO-、S2-、NH4+不能大量共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克Na2S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

    B.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2Cu2++2H2O2Cu+O2↑+4H+

    C.常温时,浓度均为0.01mol/L的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   c(CO32-) +c(HCO3-)+c(H2CO3) =0.02mol/L

    D.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W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盛有1mL 0.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01mol·L-1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0.01mol·L-1Na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常温下,

    Ksp(AgCl)>Ksp(AgI)

    B          取少量 KClO3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再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检验KClO3中的氯元素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消失。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或 SO32-

    D          将混有Ca(OH)2杂质的Mg(OH)2样品,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饱和氯化镁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          除去Mg(OH)2样品中的Ca(OH)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亚氯酸钠受热易分解。以氯酸钠(NaClO3)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1)提高“反应1”反应速率的措施有             。(回答一点即可)

    (2)“反应1” 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反应2”的氧化剂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采取“减压蒸发”而不用“常压蒸发”,原因是      

    (5)某学习小组用碘量法测定粗产品中亚氯酸钠的含量,实验如下:

    a.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已知:ClO2-+4I-+4H+=2H2O+2I2+Cl-)

    b.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 。

    (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②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结果化成最简。)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甲醇燃料分为甲醇汽油和甲醇柴油。工业上合成甲醇的方法很多。

    (1)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 +3H2(g) =CH3OH(g)+H2O(g)  △H1

    2CO (g) +O2(g) =2CO2(g)   △H2

    2H2(g)+O2(g) =2H2O(g)   △H3

    则 CO(g) + 2H2(g) CH3OH(g) 的△H=          

    (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2H2(g)CH3OH(g) ,其他条件不变,在300℃和500℃时,物质的量n(CH3OH) 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反应的△H    0 (填>、<或=)。

    (3)若要提高甲醇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缩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将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

    (4)CH4和H2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CH4+H2OCO+3H2,T℃时,向1 L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H4和1 mol H2O(g),5小时后测得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H4的转化率为50%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5)以甲醇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其成本大大低于以氢为燃料的 传统燃料电池,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如图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若用该燃料电池做电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当电路中转移1mole- 时,实际上消耗的甲醇的质量比理论上大,可能原因是              

    (6)25℃时,草酸钙的Ksp=4.0×10-8,碳酸钙的Ksp=2.5×10-9。向20ml碳酸钙的饱和溶液中逐滴加入8.0×10-4 mol·L-1的草酸钾溶液20ml,能否产生沉淀     (填“能”或“否”)。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离子膜电解法为目前普遍使用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该流程中可以循环的物质是        

    (2)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Ca2+、Mg2+、SO42-等无机杂质,所以在进入电解槽前需要进行两次精制,写出一次精制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若食盐水不经过二次精制就直接进入离子膜电解槽会产生什么后果  

    (3)右图是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阴极由碳钢网制成)。则B处产生的气体是         ,E电极的名称是    。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从阳极槽出来的淡盐水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溶解氯,需要加入8%~9%的亚硫酸钠溶液将其彻底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已知在电解槽中,每小时通过1安培的直流电可以产生1.492g的烧碱,某工厂用300个电解槽串联生产8小时,制得32%的烧碱溶液(密度为1.342吨/m3)113m3,电解槽的电流强度1.45 ×104A,该电解槽的电解效率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现有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B元素含有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所含的电子数相同;D的原子核外有8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E元素与F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相邻的族,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差3,且E元素的基态原子有4个未成对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元素符号表示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低到高的顺序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氧化碳大,所以沸点:SiO2>CO2

    B.电负性顺序:C<N<O<F

    C.N2与CO为等电子体,化学性质相似

    D.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稳定性:H2O>H2S

    (3)E元素的+2价氧化物的熔点比+3价氧化物       (高或低),

    原因是       

    (4)B单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      cm。

    (5)F离子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人工模拟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①F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__。向F的硫酸盐溶液中通入过量C与A形成的气体N,可生成[F(N)4]2+,该离子的结构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某化合物与F(Ⅰ)(Ⅰ表示化合价为+1)结合形成图1所示的离子:该离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脱水环化是合成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重要步骤,某生物碱合成路线如下:

    (1)化合物Ⅲ的化学式为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Ⅱ能发生银镜反应    B.化合物Ⅰ~Ⅴ均属于芳香烃

    C.反应③属于酯化反应       D.化合物Ⅱ能与4 molH2发生加成反应

    E.化合物Ⅰ、Ⅱ、Ⅲ均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5)化合物Ⅵ与化合物Ⅲ互为同分异构体,Ⅵ中含有酯基,且能与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写出一种满足上述条件的Ⅵ的结构简式:           

    (6)化合物Ⅶ如图所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类似上述第④步的环化反应,化合物Ⅶ环化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1-丁醇、浓H2SO4和溴化钠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

    竖直冷凝管接通冷凝水,进水口是_____(填“I”或“Ⅱ”);竖直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理论上,上述反应的副产物可能有: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熄灭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并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已知B、C装置中为常见物质的水溶液。

    B装置检验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出C装置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分离提纯1-溴丁烷,该兴趣小组同学查得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1-丁醇

    -89.5

    117.3

    1-溴丁烷

    -112.4

    101.6

    丁醚

    -95.3

    142.4

    1-丁烯

    -185.3

    -6.5

    请你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分离出1-溴丁烷。

    ①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

    ②插上带橡皮塞的温度计;

    ③关闭_______,打开_______;

    ④接通冷凝管的冷凝水,使冷水从______处流入;

    ⑤迅速升高温度至_______℃,收集所得馏分。

    (4)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 g、13.0 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 g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