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

    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B.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C.制定政策的随意性             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①“周郑交质,射王中肩”

    ②“烽火戏诸侯”

    ③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

    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C.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  )

    A.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反映的是1952—1970年间各时期投资结构变化情况(%),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其他

    1953—1957

    7.1

    6.4

    36.2

    50.3

    1958—1962

    11.3

    6.4

    54.0

    28.3

    1963—1965

    17.6

    3.9

    45.9

    32.6

    1966—1970

    10.7

    4.4

    51.1

    33.8

    A.1953—1957年的投资结构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影响

    B.1958—1962年重工业投资增长受“左倾”思想影响

    C.“八字方针”调整了1963—1965年农轻重的投资比例

    D.“文革”并没有影响到轻工业领域的投资比例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  )

    A.发昌机器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轮船招商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民主政治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管理、团结一致  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环境保护               B.巩固大跃进成果

    C.缓解经济困难               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  )

    A.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

    C.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    )

    A.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这样一些语言来描绘某个变革的发生。这场“革命” (   )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推动了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C.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D.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观看某一新奇玩艺时,惊呼到“过去已经属于我们!”。这一新奇玩意是 A.电报         B.电话       C.电视       D.电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同学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这一专题时,制作了下面的学习卡片,请指出以下内容共有几处错误(    )

    A.0处        B.1处      C.2处         D.3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B.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C.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69年,万国邮政联盟建立,邮政事业实现全球系统化。这主要是因为(  )

    A.电气时代的到来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德国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1892年,法国采取了高关税率政策;正在迅速工业化的美国则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这表明(    )

    A.新自由主义的开端              B.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C.自由主义的逐渐衰落             D.重商主义的迅速普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态主要借助于(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这表明他主张(    )

    A.欧洲联合抗衡美国            B.美欧结盟对付苏联

    C.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D.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援助的概况。该组织是(    )

    年份

    援助战略

    主题展开

    2002

    农村/农村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型

    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

    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市场经济转型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是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6分)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出现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并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重要措施。(2分)并分析实施这一政策的作用。(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6分)

    (3)从上述三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分)当今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哥伦布远涉重洋、占领“这些岛屿”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6分)并分析世界市场在19世纪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  苹果手机各零部件的生产厂商:CPU是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合作研发的,由韩国三星代工;屏幕是韩国LG生产的IPS屏幕;摄像头是日本索尼生产的;背照式镜头、电池是美国苹果制造,IOS系统是由其自主研发。最后的组装则是由中国台湾富士康公司在大陆完成。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领域中的什么现象?并指出该现象的实质。(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