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名著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 ④②①③⑤   B. ③⑤④②①   C. ③⑤①④②   D. ①④②⑤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贾(gǔ)   踉跄(liàng qiàng)  皱眉(zhòu)   威风凛凛(lǐn)

    B. 间或(jiàn) 尴尬(gān gà)     狡黠(jié)    不亦说乎(yuè)

    C. 隘口(yì)  荒冢(huāng zhǒng)  浩瀚(hàn)    倾盆大雨(qīng)

    D. 谄媚(xiàn) 挑剔(tiāo tì)     粗犷(kuàng)   废寝忘食(qǐ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丑态必露    虚怀若谷    捉襟见肘    轻而易举

    B. 当人不让    煞有介事    劳师动众    想入霏霏

    C. 堂而皇之    顾影自怜    暄嚣一时    魂牵梦萦

    D. 面目全非    正襟危坐    心无旁骛    略施小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获奖作文是他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B. 小明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C. 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不绝于耳。

    D.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 一些甘肃省偏远的农村小学,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了。

    C. 1月1日,甘肃经典舞剧《丝路花雨》首次在伦敦著名的萨德勒威尔斯剧院进行演出。

    D. 李老师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钱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⑪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2)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4.请谈谈你对第⑩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音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指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本文作者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3.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

    4.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综合性学习。

    为了动员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民乐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民乐二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并指定你担任活动的组织者。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2.请简要列出以下活动主要步骤。

    【示例】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活动步骤:① 主持人开场白;②组织讨论:我能为创建工作做什么;③交流发言;④主持人总结发言。

    活动形式:演讲比赛

    活动步骤:

    3.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在巡查中看到王卫同学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书法知识。

    颜体即唐代大书法家__________书法作品的独特风貌。行书是在东晋的大书法家___________的手中完全成熟起来的,他写的 《________________》   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作文题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一种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种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一种美......同学们,美无处不在,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

    请将题目“最美的         ”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600字左右;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题文)名著阅读。

    (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 A、B 两处的人物是谁。

    A 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 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 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 给祥子听。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2)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他梦想破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个即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黑云大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出淤泥而不染           (2)不蔓不枝 

    (3)花之君子者也           (4)宜乎众矣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 宜乎众矣               在乎山水之间也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濯清莲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 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 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 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