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2 题,连线题 3 题,选择题 10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 题
  1. 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这种情况表明

    A. 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B. 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

    C. 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D. 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2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工作,由于在此之前各大行政区、省、市的院系调整委员会已经相继成立,垂直的行政机构保证了院系调整方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进行。到1952年底,四分之三的院校完成了调整工作,一套模仿苏联教育思想的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得以建立。

    通过调整,从1952年到1951年,综合性大学从55所减少到14所,工学院由28所增至38所,师范院校由12所增至33所。到1957年,全国高等院校共设置了专业323种,其中工科183种,而文科、政法、财经等专业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专业在校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到1957年降为9.6%。

    除此之外,这次调整还全面改造了高等院校内部结构,高等院校的方针政策、建设计划、规程制度、教学计划、教材编审、生产实习等都由国家统一掌控。

    ——摘编自《1952:中国大学的死与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1952年院系调整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摘墒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简图,它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要求:观点明确,对该简图表述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0 题
  1. 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A. 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 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C. 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 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甲午战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 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C. 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合

    D. 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某里士五(伍)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合,告曰: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镕),来诣之。”这表明秦代

    A. 统一了铸币的形制和重量

    B. 币制混乱引发社会纠纷

    C. 货币的杂乱状态得到解决

    D. 货币铸造权已收归政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西周靑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候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 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 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 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 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嬴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 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 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 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 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 否定了君主制度

    C. 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D. 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 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 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 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D.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A. 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表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09—1911

    0

    -90

    +56

    +46

    1919—1921

    -89

    -110

    +32

    +14

    1929—1931

    -205

    -76

    +40

    +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