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9 题,其中:
选择题 36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3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6 题
  1.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0年,中国云南、广西、重庆、四川和贵州五省市,面临特大旱灾,导致逾六千万人受灾。气候异常是主要原因,但也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的不足。下列属于古代在此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坎儿井          B.王景治河工程        C.郑国渠       D.都江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该图体现了古代中国农村“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状态。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洋布的大量输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洋务运动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

    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市场         B.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

    C.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D.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政府对工商业管理的措施或规定,没有对商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是

    A.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C.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       D.唐朝仍然实行商人人市籍的规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朝皇庄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诗人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

    A.戽斗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D.封建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出现较为成熟的瓷器—--青瓷      B.宋代制瓷技艺高,涌现出一批名窑。

    C.明代开始烧制出白地蓝花的秘色瓷       D.清代受西方工艺影响发明了珐琅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若来唐经商的外国商人在广州有生意上的事情,应该找    (    )

    A.柜坊     B.市舶使       C.瓦子    D.飞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被称为“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

    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

    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51年5月,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官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于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B.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C.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D.“光荣革命”的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人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

    A.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B.欧洲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C.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些外国商品最有可能来自

    A.日本           B.英国           C.苏联            D.美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历史现实,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D.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1993年初我国许多地方发生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房地产价格越炒越高,开而不发,大批良田荒芜。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A.市场不是万能的

    B.市场机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

    C.我们不必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D.这是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弱点和缺陷的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配上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合适的应是

    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       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人物

    C.实业救国的倡议者             D.追求立宪的代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小王是一位货币收藏爱好者,右图是他收藏的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纸币,面额伍仟元。从该图中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B.中国币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C.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日钞流通中国

    D.钞票印刷业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面是《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标志性意义是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

    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以下成为“后来者居上” 的直接表现是

    A.社会主义的改造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展“反右倾”斗争               D.在全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张明同学参加了中央台的开心辞典活动,根据图中王小丫的问题(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张明同学做出了正确的回答,他选择的答案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B.特殊的地理位置

    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观察图,深圳快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资源丰富     C.科技领先     D.政策扶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最后确立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益萧条、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            B.敲响大跃进的战鼓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实践中屡屡受挫,根源是

    A.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的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封建势力的束缚                   D.外国资本的挤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安徽凤阳县长期属于贫困县, 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1.9亿公斤斤粮食。但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公斤。这一历史巨变主要得益于

    A.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C.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材料三 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三辅黄图》卷二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图文,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什么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6分)

    (2)据材料三,回答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2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还出现了哪些新特点?(3分)

    (4)明清时期对内、对外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后果如何?(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状况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初年

    1912-1920年

    13.4%

    一战后

    1921-1922年

    -4.59%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年

    8.7%

    抗日战争期间

    1937-1945年

    -2.45%

    解放战争期间

    1946-1949年

    -0.68%

    材料二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于1892年创办,“裕”取丰裕兴隆之意,带有极强“实业兴邦”意味的企业理念。……解放前夕,濒临倒闭……1956年,张裕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1997-2002年张裕产品的综合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稳居葡萄酒行业第一名,2002年达到21.42%。集团公司先后被国家轻工总会授予“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山东省一轻工业明星企业”、“山东省一轻工业排头兵企业”等称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状况在l912—1920年、1937—1949年分别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分别指出其原因。(6分)

    (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裕公司创办前夕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张裕公司创建后经历的三次重要发展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政策原因。(3分)

    (4)从张裕公司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己自主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