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 奴隶的反抗斗争   B. 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C. 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梭伦改革的影响,评价正确的是

    A. 彻底消除了氏族血缘关系的影响

    B.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取决于他的出身

    C. 既有利于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又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D. 使雅典政权由贵族转移到平民手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 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克里木战争失败  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 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 缺乏民主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 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 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 农民成为商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

    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同西欧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A.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 农奴制未废除   D. 对外扩张影响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

    A. 由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 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C. 促进日本的近代化   D. 摆脱殖民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 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 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 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 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假的状况。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明确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摘编自《盐铁论》

    材料二桑弘羊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等的经济思想,加强了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设计了“均输”和“平准”政策,并对盐、铁等生活必需品及稀缺资源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平准”类似于当今的价格平准制度,即政府当局通过吞吐相应物资而保持物价稳定。“均输”的实质,在今天看来就是各地的地方当局将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物品集中收购,运往高价的地区销售,……桑弘羊的政策实践中影响最大的是对盐、铁的垄断经营。其中对盐业垄断流通环节,对铁冶炼业则既垄断生产又垄断流通,桑弘羊的成功实践被后来封建王朝视为理财典范。

    ——袁贞《西汉时期桑弘羊与司马迁经济思想之浅议》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桑弘羊经济思想。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经济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