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雅典人之所以当时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矛盾正在激化。导致两者矛盾尖锐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①贵族占据国家实权                 ②公民大会权力很小  

    ③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   ④债务奴隶制存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梭伦改革的第一项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有关这一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A.它解除了平民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B.遗嘱法是解负令的重要内容

    C.债务奴隶制废除后,奴隶制在雅典废除

    D.为了有效实行“解负令”,梭伦对贵族丝毫不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梭伦改革是古代雅典重要的政治改革之一,它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的原因有

    ①促进工商业经济发展         ②政治机构改革

    ③“解负令”的颁布          ④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之一。对于梭伦改革成功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梭伦自身的努力及有效的改革措施

    C.梭伦奉行的折中原则   D.平民和贵族的一直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实行连坐法 

    ③废除世卿世禄制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国的广大农民在看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下图),主要是因为

    ①连坐制度可以使他们远离刑罚的惩罚 

    ②奖励耕织刺激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

    ③奖励军功给他们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

    ④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废除秦国旧制度,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C.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先进经济形式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

    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A.基层政权组织             B.赋税制度  

    C.民族政策               D.按人口分配土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吏治腐败    C.兵力不足   D.起义频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贫弱现状的主要办法是

    A.“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佃民”

    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      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减轻农民负担   B.限制高利贷、大地主剥削

    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积贫,达到富国目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选项分别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其内容最为相近的一组是

    A.户籍什伍制、保甲法         B.重农抑商,募役法

    C.奖励军功、将兵法          D.奖励耕织、青苗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④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加尔文认为“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由此,他要求人们

    ①信仰上帝   ②严格道德标准   ③过节俭生活   ④放弃自身奋斗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对宗教改革历史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D.直到19世纪它始终为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2分)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三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

    (4)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二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讦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三 变法扩大了封建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发达,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摧抑兼并、均济贫乏”的措施,不仅没能摧抑兼并,而且加重了贫乏的经济负担。变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很多重要城市的商业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

    ——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求得“摧抑兼并、均济贫乏”?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变法对今天改革有何启示?(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 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越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等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唯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出庭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材料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梭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梭伦针对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