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2 题
  1.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得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毒品问题为各国所关注,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中国近代历史上领导虎门销烟的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入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

    A. 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B. 坚持禁烟,领导虎门销烟

    C. 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D.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完成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世纪90年代列强对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利于其进行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

    A. 开放广州、厦门为通商口岸   B. 中英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以海关税作为战败赔款担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以上题目最适合以下哪一主题

    A. 侵略与反抗   B. 内战烽火   C. 近代化探索   D. 变法与革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北伐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思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侵略与屈辱   B. 救亡与探索

    C. 反抗与斗争   D. 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取消二十一条”

    C.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广州市开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纪念活动。假如你暑期到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

    A.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   B. 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D.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西安事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重庆谈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这次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其中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A. 资本主义道路   B. 社会主义道路

    C. 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俄国革命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 科学技术的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步入近代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变革

    经济工业化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政治民主化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思想科学化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

    学史感悟

    (5)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1)事件:                     条约名称:                  

    (2)事件:                     民用工业:                  

    (3)名称:                  

    (4)名称:                  

    (5)感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

    史意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一场运动,该运动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建立了中国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叫什么名字?这个正确的道路是什么?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最后实现了怎样的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