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0 题
  1. 读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危害分区评价图,完成1—2题。

    1.引起北京市郊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兴建水库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大水漫灌                             D.高大建筑群成片发展

    2.北京市地面沉降可能引起的危害最不可能是    (    )

    A.损坏地下管道工程

    B.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C.降低防洪排涝工程的效能,造成大面积积水,使洪涝灾害加剧

    D.海水倒灌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质变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某区域示毒图”,完成3—4题。

    1.图示地区存在咸潮现象,其发生季节和主要原因是(    )

    A.春季寒潮导致海水倒灌进入河流

    B.秋季台风引起风暴潮使海水倒灌进入河流

    C.夏季人海径流量大,河口河水位高于海水位

    D.冬季人海径流量小,河口海水位高于河水位

    2.该河口附近海域3—5月容易发生的生态问题是(    )

    A.台风    B.寒潮     C.赤潮    D.咸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该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读图完成5-6题。

    1.该地最有可能存在的现象是(    )

    A.植被稀少,常年干旱

    B.有商品谷物农业分布

    C.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D.河流冬春季有凌讯现象

    2.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为(    )

    A.1        B.2        C.3        D.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完成7—8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世界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B.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C.人均粮食拥有量略有增长

    D.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加剧

    2.据图分析,1990年以来,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主要依靠(    )

    A.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化肥使用量

    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D.兴修水利,增加灌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9—10题。

    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路沿河流修建

    B.汛期最有可能被洪水冲毁的路段是丙

    C.该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W村位于下游,图示四村中水质最差

    2.监测与预报该区域自然灾害需要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A.GPS和GIS        B.RS和CIS    C.RS和GPS    D.数字地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生态功能分区图”,回答11~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三个生态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区在三区域中水质最好

    B.丙区城市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C.甲区域的湖泊对乙区域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

    D.乙区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2.图中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理由正确的是      (    )

    A.向北发展  矿产资源丰富               B.向南发展  地形平坦开阔

    C.向东发展  海陆交通便利               D.向西发展一气候温暖湿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该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13-14题。

    1.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暧,降水减少                   B.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C.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D.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2.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植树种草,抵御风沙       B.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该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15-16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电子制造业       B.服装制造业       C.食品加工业       D.黑色冶金业

    2.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

    A.北煤南运         B.人口迁移         C.西气东输         D.南水北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频发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都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该图示意碳特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17—18题。

    1.图中(    )

    A.①一②一③反映碳在大气罔、水圈、岩石圈循环过程

    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⑥环节在人类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2.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

    A.大力开发水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B.大规模地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C.农村更多使用沼气来获得绿色能源

    D.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该表(人口普查资料)完成19-20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最接近下图中的(    )

    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合理措施为(    )

    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D.吸纳海外移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左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右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形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与环西太平洋地区侯鸟迁徒的中转站。二十世纪末,该湿地一度萎缩并遭到破坏,水质变差。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向内地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2003年经济指标比较表

    (1)到二十世纪末,黄河三角洲湿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可能有哪些?(6分)

    (2)与长江、珠江相比,黄河河口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6分)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单位GDP能耗较低,根据资料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从珠扛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原因。(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该图为喀什所在地区的位置示意图、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

    材料二  喀什位于我国最西点,总面积111794平方千米,总人口397,94万人(2010年末)。其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8千米。喀什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有金、铜、铝、辞、镍、钒、钛、水晶、云母等30多种矿产。石膏储量居全国前茅,蛇纹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喀什是南疆的交通枢纽,变通比较发达。

    (1)简述喀什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6分

    (2)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台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11月29日6时: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势力继续向南扩张,未来两天,黄淮、江淮、江南至西南地区东部也将步东北、华北地区的后尘,加入到大风、降温天气的行列。不过,冷空气带来的也不全是坏消息,夸天夜间到明天上午,盘踞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数日的大雾天气(提示:大陆地区的雾主要属于辐射雾,是在稳定的大气环境下水汽在近地面层冷疑而成的)将明显消散,因大雾而封闭的高速公路恢复通车,空气质量将逐步好转。因此,连续发布近一周的大雾蓝色预警今日解除。

    材料二  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图

    (1)此次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是什么?描述图示时间内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8分)

    (2)试分析我国东部及西南地区秋冬季节多雾的原因(提示:从天气、时间、气温变化、气流状况等方面分析)及雾的危害。(1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