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1 题,填空题 3 题,实验题 3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1 题
  1. 环保意识是重要的公民意识。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监测指标的是

    A.SO2        B.CO        C.N2        D.NO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氨可用作制冷剂

    B. 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

    C. Fe3O4可用于做红色涂料

    D. 碳酸氢钠可用作面粉发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气体是黄绿色的是

    A. CO2   B. Cl2   C. NH3   D. N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氢氧化铁胶体   B. 乙醇溶液   C. 氯化钠溶液   D. 蔗糖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物质难溶于水的是

    A. MgSO4   B. NH4Cl

    C. AgNO3   D. BaCO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发生电离的是

    A. 铜   B. 碳酸钠固体

    C. 氯化氢气体   D. 氢氧化钾固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组成可判断As2O3属于

    A. 酸   B. 碱   C. 酸性氧化物   D. 碱性氧化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反应是

    A. Fe+H2SO4=FeSO4+H2↑

    B. AgNO3+HCl=AgCl↓+HNO3

    C. CaO+2HNO3=Ca(NO3)2+H2O

    D. C + 2H2SO4(浓) CO2↑+2SO2↑+2H2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l2+2KBr=Br2+2KCl

    B. 2NH4Cl + Ca(OH )2 CaCl2 +2NH3↑+ 2H2O

    C. 3Mg+N2Mg3N2

    D. 2Na2O2+2CO2=2Na2CO3+O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变化中,需加入适当的还原剂才能完成的是

    A. Cl-→Cl2   B. FeCl2 → FeCl3   C. CuO →Cu   D. CO2→ Na2CO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OH―

    B.Na+、H+、、Cl-

    C.Na+、Ca2+、

    D.Na+、K+、C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OH-=H2O

    B. 铜与浓硫酸: Cu + 2H+ =Cu2+ + H2↑

    C. 银片插入硝酸铜溶液中:Cu2++2Ag = Cu+2Ag+

    D.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试剂瓶上贴有如下标签,对该试剂理解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NaCl、Na+、Cl-、H2O

    B. 若取50毫升溶液,其中的c(Cl-)=0.05  mol/L

    C. 若取该溶液与0.1 mol/L AgNO3 100 mL溶液完全反应,需要取该溶液10 mL

    D. 该溶液与1.0 mol/L Na2SO4溶液的c(Na+)相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原因

    A

    钠保存在煤油中

    钠在空气中会发生变化

    B

    钠露置在空气中,迅速变暗

    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C

    钠与水反应后滴入酚酞试剂,溶液变红

    有碱性物质生成

    D

    钠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钠有还原性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溶液中能用来区别SO2和CO2的是

    ①石灰水 ②酸性KMnO4 ③氯水④品红溶液⑤紫色石蕊试液

    A. 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⑤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 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lN中N元素显-3价

    B. 上述反应中,Al2O3是氧化剂

    C. 上述反应中N2被还原

    D. 上述反应中碳发生氧化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Na2O2与水反应制氧气

    B. 用Cl2与Ca(OH)2反应制备漂粉精

    C.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以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D. 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以证明原溶液中有NH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不对应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产生大量白烟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物质

    B

    常温下,将洁净的铁片放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使铁片钝化

    C

    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然后将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产生苍白色火焰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盐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2所占体积约为22.4 L

    B. 40 g SO3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

    C. 1 mol NH3的质量为10 g

    D. 标准状况下,22.4 L H2中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含氮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自然界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氮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雷电作用”中发生的反应是:N2 + O2 === 2NO

    B. 过程③ “固氮作用”中,氮气被还原

    C. ⑤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 2 NO2‑ + O2 === 2 NO3‑

    D. ⑥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 2NO3- + 12H+ === N2+ 6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碘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存在形式,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 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与Cl2之间有以下转化关系: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发生的反应是:2I-+Cl2=I2+2Cl-

    B. I-与过量Cl2发生的反应是:I-+3Cl2+3H2O=IO3-+6Cl-+6H+

    C. 以上反应中,氯气都体现氧化性,具体表现为:氯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

    D. 通过以上信息,可预测:若在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滴加氯水,不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 NO、②浓H2SO4、③浓HNO3、④ NaHCO3、⑤SO2。其中,遇空气变红棕色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能使蔗糖变黑的是______;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_。受热分解产生CO2的是______,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与铜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______,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工业上炼铁的主要反应为:Fe2O3 + 3CO2Fe + 3CO2 。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填化学式),判断依据是________;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中消耗了3 mol CO,则生成______mol Fe。

    (2)理论上来看,其中CO可用以下______组(选填a、b、c)物质代替,这些物质在反应中的作用都是_______。

    a组: H2 、Cl2 、C   b组: H2 、Al、C   c组:C 、Al、 Cl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是氯元素形成物质的二维图的部分信息。

    (1)根据图中信息,写出任意两种氯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写出高氯酸(HClO4)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HCl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请任意写出一个体现HCl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浓HCl可作为还原剂在加热条件下与MnO2发生反应制备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Cl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请结合上图说明原因_________。潮湿的Cl2与Na2CO3混合制取少量Cl2O的反应中,Cl2既体现了氧化性,也体现了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实验室需要配制1.0 mol/L NaCl溶液10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进行:

    (1)选择仪器。

    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选填a、b、c)。

    a     b     c

    (2)计算、称量。

    配制该溶液需称取NaCl固体_______g。

    (3)溶解。

    在该步操作中,某同学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100mL蒸馏水溶解。指出他操作的错误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移洗涤。

    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洗涤烧杯内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定容摇匀。

    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若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这时应该________。

    (6)装瓶保存。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并贴好标签。对该份溶液,标签上应该写___________________。

    (7)为精准配制溶液,需要做到:a.保证溶质的质量精准, b.保证溶液的体积精准。以下措施中是为达到a的是____,是为达到b的是______。

    ①将称好的溶质必须全部放入烧杯中溶解

    ②转移过程中,不能将溶液洒出

    ③若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液面,就需要重新配制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海水“晒盐”的方法得到的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将此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方案如下:

    (1)粗盐水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阴离子有__________。

    (2)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3)生成沉淀C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D中所含离子有_______。

    (5)E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

    (6)用文字描述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7)某同学认为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这种说法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研究小组同学欲探究某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名为“硫酸亚铁家庭园艺精品肥料”的花肥的主要成分及相关性质。

    首先对该花肥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假设:

    a.只含有FeSO4

    b.含有FeSO4和Fe2(SO4)3

    c.只含有Fe2(SO4)3

    将花肥固体粉末溶于水中得到溶液(记为X),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取2 mL溶液X,加入1 mL1mol/LNaOH溶液取

    产生红褐色沉淀

    取2 mL溶液X,加入1滴KSCN

    溶液显红色

    (1)请用文字表述做出假设b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对实验ⅰ的预期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出现红褐色沉淀,预期产生该现象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___。

    (3)由实验ⅱ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结合实验ⅰ、ⅱ,推测实验ⅰ实际现象与预期现象不符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验证假设,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取2 mL溶液X,加入1滴KSCN,再加入1 mL水

    溶液显红色

    取2 mL溶液X,加入1滴KSCN,再加入1mL氯水

    溶液显红色,颜色比ⅲ深

    (4)实验ⅳ中氯水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5)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完整表达该结论是如何得出的____________。

    在明确了X的组成后,该小组同学进一步探究X与锌粉的反应。进行实验ⅴ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取2 mL溶液X,加入少量锌粉(m克)

    无明显现象

    该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锌粉漂浮在试管中,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因此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该小组同学为确认反应的发生,查阅资料发现Fe2+遇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据此对实验ⅴ进行了改进,进行实验ⅵ、ⅶ: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取2 mL溶液X,加入3滴铁氰化钾

    产生蓝色沉淀

    取2 mL溶液X,加入少量锌粉(m克),再加入3滴铁氰化钾

    产生蓝色沉淀,沉淀量比ⅵ多

    (6)由此确认:实验ⅴ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并不意味着未发生反应。写出实验ⅴ中锌一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信于2017年3月发表《灰霾专题》,提出灰霾中细颗粒物的成因,部分分析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信息可以看出,下列哪种气体污染物不是由机动车行驶造成的_____。

    a.SO2     b.NOx   c.VOCs   d. NH3

    (2)机动车大量行驶是污染源之一。汽车发动机废气稀燃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稀燃过程中NO发生的主要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3)SO2是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作为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它能发生多种反应,请按照下表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SO2不同类的化学性质,将化学方程式填在下表中。

    SO2性质梳理

    化学方程式

    物质类别

    酸性氧化物

    ①SO2+H2OH2SO3

    ②SO2+CaO=CaSO3

    ③_______

    S元素价态

    S为+4价

    ①_______

    ②SO2 +2H2S=3S+2H2O

    (4)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中国霾呈中性,其主要原因如下图所示:

    请判断A的化学式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将含有SO2和NOx的烟气通入盛有NaClO2溶液的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其他离子忽略不计):

    离子

    Na+

    SO42−

    NO3−

    H+

    Cl−

    浓度/(mol·L−1)

    5.5×10−3

    8.5×10−4

    y

    2.0×10−4

    3.4×10−3

    ①SO2和NaCl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表中y =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