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 题,其中:
语言应用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性散文集,共10 篇,是一部蕴含着 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3.“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有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 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连喝醉了他都不出声,他会坐在僻静的地方去哭,几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过来,钱净了手,身上中了病。他并不后悔;假若他也有后悔的时候,他是后悔当初他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该后悔的全过去了,现在没有了可悔的事。”文中的他是     ,他对待劳动(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请分析他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论语》中写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2)          ,载不动许多愁。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蕴含人间事难以十全十美的哲理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古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1.下列给【乙】段中画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收人面小          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观之            同者何人(《爱莲说》)

    C.又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者      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记叙文阅读。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 。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有删改)

    1.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

    场景一:_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 场景四:__________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3.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老师姓名。

    (2) 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老师姓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