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停(zhì)  发(xíào)  私舞弊(xùn)  惴惴不安(chuài)

    B.琥(pò)    嗫嚅(niè rú) 婆起舞(suō)  (ɡù)辙之鲋

    C.(shàn)媚  鄙(bò)     (yuè)以教和  笑容可(jū) 

    D.怨(mán)  学(chuò)  面面相(qù)  妄自(fěi)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遏制   污垢   崭露头脚   消声匿迹

    B.骤然   笙箫   寥寥无几   人情事故

    C.累赘   啜泣   风度翩翩   群山万壑

    D.韶华   无稽   夜不能寐   稍纵既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上的艺术珍品已是洋洋大观,但是曾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筛选。

    B.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C.人不能只做一个靠自己的幻觉树起一尊偶像并向它顶礼膜拜的苦行僧。

    D.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总是让你觉得舒适,却不会不使人懒散。

    B.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C.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D.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朱自清的散文,                                          

    ①以及由于执著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

    ②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

    ③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

    ④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

    ⑤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

    ⑥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

    A.⑤⑥③①②④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①②⑤⑥④

    D.④⑥⑤②③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边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1.选文出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      》,该书叙述了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故事。

    2.请结合原著,说说书中三个伟人有哪些共同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根据你班开展“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1.你的这本书是从你初中三年的习作中所选的作文,你给自己的作文选集拟的书名是《    

    2.在班里出书展示会上,你展示发言时对同学们说的话是:            (含标点不超过4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行路难》一诗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①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④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⑤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注:①先主:指刘备。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③枉(wǎnɡ)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④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⑤信:通“伸”,伸张。

    1.解释下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3.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甲:                                     

    乙: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根据提示填空,理清本文线索。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            )

    3.联系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4.第⑧段“两行清落了下来”一句中加横线字“泪”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5.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永恒的书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1.就读书这个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③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4.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一篇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亲情的温暖很美丽,同学的友谊也美丽。也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

    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下你心中的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