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2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2 题
  1. 保护环境,就是关爱自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目的是树立人们环保意识,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

    B.酸雨属空气污染,是指pH小于7的雨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C.为了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

    D.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但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且含有共价键的是

    A.KOH       B.MgCl2     C.HCl       D.N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40K和40Ca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等

    B.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相同

    C.H2和D2互为同位素

    D.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

    A.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B.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C.两种原子               D.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

    B.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C.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D.铝及其合金是电气、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的材料,是因为铝比铁更耐酸碱的腐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酸雨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C.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等是酸雨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D.酸雨的危害有破坏农作物,使土壤、湖泊酸化以及加速建筑物、桥梁的腐蚀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课外学习小组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先慢慢通入O2,一段时间后,再喷射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则关于NO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剂   B.氧化剂   C.反应物   D.催化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①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②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③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强

    ④单质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

    A.①④          B.②③           C.①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是+1价;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H2和NaO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H的电子式为Na+[:H]-

    B.NaH中氢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C.微粒半径H-<Li+

    D.NaH与H2O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已知 X+、 Y2+、 Z-、 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 X、Y、Z、W 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X>Y>W>Z         B.原子序数: Y>X>Z>W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Y>X>Z>W   D.金属性: X>Y ,还原性:W2->Z-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前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与W原子序数相差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W<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R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

    D.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ⅥA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见表:

    元素代号

    X

    Y

    Z

    L

    M

    Q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99

    0.077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7、-1

    +4、-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M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

    B.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

    C.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给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

    D.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Z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高于Z的其他同族元素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

    C.Na2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Na2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A.实验室采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SO2

    B.用图②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I2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C.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Ca(OH) 2溶液后过滤

    D.称取0.40gNaOH,放入100mL容量瓶中,配制0.10mol•L-1的NaOH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

    C.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a2+

    D.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W是由短周期元素X、Y、Z组成的盐。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Y、Z同周期且相邻,但与X不同周期。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中,Z的最大

    B.W晶体中只存在有共价键

    C.原子半径:X>Y>Z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

    ③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质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

    C.途径③的制备方法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途径①中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现有一Na2SO3、Na2SO4混合物样品ag,为了测定其中Na2S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将样品配制成溶液V1 L,取其中25.00mL恰好与V2 mL浓度为cmol/L酸性KMnO4溶液完全反应

    B.向样品中加足量H2O2,再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bg

    C.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c g

    D.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HSO3的洗气瓶、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Ⅰ、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Ⅱ,测定干燥管Ⅰ增重d 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Q、W、Z是非金属元素。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5,对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

    (1)Q在周期表中位置是       

    (2)X、Y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X单质能在W单质中燃烧可生成化合物R,R的电子式       ___,该物质所含有的微粒间作用力的类型为            

    (4)Z的氢化物与W的一种氢化物发生反应可生成Z的单质,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其中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NO3+3C+SK2S+N2↑+3CO2↑

    (1)上述反应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反应生成物中,属于非电解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物质是    

    (3)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氧化产物,消耗KNO3的质量为  __     (保留1位小数)。

    (4)黑火药爆炸后气体产物中有一种能造成酸雨的物质,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溶液生成Mn2+而使紫红色退去。

    ①气体产物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利用下图装置检验气体产物中的CO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中出现黑色的Pd沉淀,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来研究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实验一: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2 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当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放出112 mL气体(标准状况),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A为注射器,B为两端长短不等的U形管,C是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D处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K1、K2是止水夹。

    (1)实验时,为在D处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在A中吸入一定量的空气。然后__________K1(“关闭”或“打开”),从U形管左端注入稀硝酸,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以确定U形管中空气已被赶尽。

    (2)然后给装置B微微加热,在装置D处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证明D处聚集的是NO而不是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现象观察完毕,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在重力作用下,U形管右端的红棕色混合气体被酸液压入NaOH溶液中吸收,消除了环境污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可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写出与盐酸反应最慢的金属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加热及夹持仪器省略)

    (3)实验室中提供药品浓硫酸、浓盐酸、Na2S、Na2SiO3、 MnO2、CaCO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S;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S>C>Si,则A中加_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_ ,则观察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有一硫酸与硝酸的混合溶液,取出10mL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9.32g的沉淀;滤液与4.0molNaOH溶液反应,用去35mL碱液时恰好完全中和。试求:

    (1)混合液中H2SO4、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2)另取l0mL原混合液,加入3.2g铜粉共热时,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多少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