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3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D.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高杆玉米,这种高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

    A.后代100%为高杆

    B.后代100%为矮秆

    C.后代25%为高杆

    D.后代50%为矮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物质甲是在胰岛素B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乙是一种淋巴因子;物质丙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丁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甲、乙、丙、丁结构的多样性只与a有关

    B. 控制甲、乙、丙、丁合成的物质是核糖核苷酸

    C. 甲、乙、丙、丁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D. 物质乙和丙分别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

    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 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人工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A.温度不同     B.盐度不同

    C.含氧量不同    D.光谱成份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B.J形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K+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呼吸酶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B.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组织液、淋巴多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D.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B. 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C. 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D.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能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古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旱逢春”分别体现了生物学含意是

    A.群落演替  种间竞争  植物向光性

    B.群落演替   互利共生  植物相光性

    C.群落演替  互利共生  根向水性

    D.中间竞争   群落演替   植物向光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

    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到K值时数量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B. 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0

    C. 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

    D. 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人类活动可以使自然演替的速度改变,而演替方向不一定会改变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靶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与细胞膜的特性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面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能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内受体结合的是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

    C.顶端优势现象与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均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生理作用特点

    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A.唾液淀粉催化淀粉分解

    B.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C.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甲状腺激素在哺乳动物激素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正常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时,一般不会出现

    A.有机物分解加强       B.O2消耗量增加

    C.ATP形成增多          D.体温明显升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如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A.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B.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C.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D.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较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此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存有利

    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①中含有激素、呼吸酶、尿素的等物质

    C.①②③④中的液体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如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持续电刺激小鼠的副交感神经,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如果C物质是胰岛素,则B细胞是______。写出C物质从分泌出细胞外到作用于靶细胞所经历的人体内环境______。

    (2)如果图1中A细胞是某人胰岛B细胞且功能正常,却在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他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

    (3)据图2所示,小鼠体内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是______。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_____,原因是______。

    (4)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____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______ 的浓度变化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①表示调节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受寒冷刺激,使机体一方面通过调节途径①使_______________,以达到减少散热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有关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则图中B和C在促进产热方面是____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

    (2)缺碘时,A的含量变化将会__________。当B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这属于____调节机制。

    (3)当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时,下丘脑对胰岛素的调节过程中传递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肝脏和肌肉均可作为胰岛素作用靶器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学校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影响,表是研究结果,为了研究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月季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对插条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实验处理及结果分析见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格数据,绘制不同浓度激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苗生根影响的柱形图。

    (2)当激素类似物甲、乙的浓度均为100μmol/L时,对月季幼苗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复合影响情况,应该设置______种类型的培养基。

    (4)实验中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将月季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营养液中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实验I中,对A叶用一定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

    (7)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

    (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