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其他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
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xiè):一种美酒名。②黄庭:道经的一种,即黄庭经书。③元知:原本就知道。
    1.刘克庄说陆游的词可分为激昂慷慨、飘逸高妙和流丽绵密三类。你认为此词可归于哪一类?请结合全诗所营造的意境作简要分析。
    2.陆游不但曾亲自参加抗金战斗,而且在死前还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嘱。他的爱国情怀在此词里也有所体现,请找出相关词句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1)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高等教育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里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取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强”出身于贫寒的乡村人家,他朴实,却懂得自尊,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了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的细节,对“强”的作法起到了提顿、强调的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作者巧妙地通过“本家哥”与“强”的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E.文章的题目,常可以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高等教育”一语双关,提示着本文的主旨所在。
    2.请简要分析“外商”的心理变化。 (6分)
    3.请简要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6分)
    4.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请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语言两方面加以探究。(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要求不超过25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