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4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棉里藏针妍媸毕露整饬(chì)怙恶不悛(quān)

    B.罄竹难书绿草如荫琵琶(bā)道貌俨然(yǎn)

    C.素昧平生谋取暴利叶韵(xié)刚愎自用(bì)

    D.源远流长迤逦而行罅隙(xià)歪打正着(zhá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问题不在该案的定性判决是对是错,而是该案所表现的这样一个事实:两辆大货车8个月的营运,竟会产生368万余元的过路费。

    B.重庆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务员,符合条件的人士都可报名,这叫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C.从前天开始,有很多热心的读者来电:新年第一天,我市三大知名报纸头版都把贺词标注成了“2001新年快乐”,集体一齐穿越时空回到十年前。

    D.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因为各方的立场仍然南辕北辙,直到闭幕的那一刻,也未能达成真正的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出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B.古人常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便指寓情于景。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里的“白杨”、陆蠡《囚绿记》里的“绿枝条”,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C.乡土的熏陶,家庭的影响;父母的严格教育,故乡的漫漫历史,为先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滋养和哺育出一代文学大师。

    D.日前,西藏卫视推出的《西藏诱惑》——集西藏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历史风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于一体的特色栏目——正式向全国开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十年法治人物”评选揭晓,这些年度标志性的人物,不只包括法律专业、律师等职业,更有一些与法律工作距离比较远的普通公民和来自民间的“小人物”。

    B.我国最新研制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轨,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依靠的是电磁力来实现。

    C.实施分类通关改革后,上海海关在“管得住”的前提下,保税货物推出了“网上审批、分送集报”等新型监管模式,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最大通关便利。

    D.调查显示,北方几个农业大省在粮食作物生产上还是主要依赖于化肥和农药,这成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中最大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警惕“生态癌症”——蓝藻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亿万年来,蓝藻默默地为地球提供着氧气,是目前地球大气圈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蓝藻具有双重性,一个是光合作用,因为它带有叶绿素,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一种植物;另外它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它是植物性和细菌性的结合体。蓝藻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和植物的不同点更多,所以目前大部分学者还是主张将蓝藻从植物中分离出来,列入原核生物。蓝藻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之一,它能存在于90℃高温的温泉中,也能存在于冰山里,它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蓝藻家族成员众多,既有“好蓝藻”,也有“坏蓝藻”。好蓝藻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发菜,而著名的蛋白质补充剂螺旋藻,则是螺旋藻属的著名成员。“坏蓝藻”的典型是微囊藻属的蓝藻,正是它们,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色的“水华”,并散发出阵阵恶臭。

    蓝藻爆发主要存在于静止的水体中,中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生长蓝藻明显。一说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人们通常会立即联想到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大家比较容易发现,而农业污染则不太为公众熟悉,可也比较严重。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蓝藻需要的营养物质比较多,一般水里的氮都比较多,其他营养也都够用,就是磷比较缺。一旦水体中出现大量的磷,蓝藻的爆发就自然而然了,所以磷是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其次,适宜的温度也是引起蓝藻大量繁殖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最常见的蓝藻在亚热带地区的25℃-35℃温度下繁殖较多。而今年的蓝藻大爆发同样也有着温度的促进,大气变暖是肯定的促因之一。

    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及颤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这些毒素通常存在于蓝藻的细胞膜里,所以蓝藻活着的时候没事,待其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动物实验表明微囊藻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但这一情况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在目前已经检定出的微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是最常见、毒性也最强的一种,因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为饮用水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另外,蓝藻腐烂时会释放出异臭。但研究尚未发现它们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有人说蓝藻是“生态癌症”,一旦患上就很难清除。对于蓝藻的治理,应急办法很多,效果却一般。一旦蓝藻爆发,打捞是应急处理的第一步,但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蓝藻只能产生眼不见为净的效果。大部分蓝藻存在于水中和水底淤泥里,打捞不上来。另一种应急方法是“物理吸纳法”,往水里添加黏土,可以让蓝藻吸附在黏土颗粒上,令其沉入水底。但这也没法治本,因为蓝藻还在水底生存,还会继续爆发。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蓝藻去除工作,比如在水中投放杀藻剂或絮凝剂。不过,这些化学药剂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因此对化学药剂有着很高的要求。此外,生态治理上更高级的办法还有利用微生物直接侵袭蓝藻细胞,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缺点是价格昂贵。

    1.对“蓝藻”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很早,它为地球提供着氧气,在地球生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B.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似乎是一种植物;但它又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应该归属于原核生物。

    C.蓝藻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生物。

    D.蓝藻家族成员中既有像发菜、螺旋藻一样的“好蓝藻”,也有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色的“坏蓝藻”。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蓝藻腐烂时释放出的异臭气味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伤害,我们目前还不太清楚。

    B.蓝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蓝藻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

    C.微囊藻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对人体健康也有害,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为饮用水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

    D.25℃-35℃温度下各种蓝藻繁殖较多。今年我国各地的蓝藻大爆发与大气变暖关系密切。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磷对蓝藻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如果能控制水体中磷的排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蓝藻的爆发。

    B.只要我们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入湖泊,就一定能够控制住蓝藻灾害。

    C.水体不流动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果保持水体的流动,相信也可以缓解蓝藻成灾的局面。

    D.蓝藻被称为“生态癌症”,但加强环境预警,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湖泊进行水源修复,消灭蓝藻灾害并不是不可能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的读书人,像扑火的灯蛾一样云集而来?是知识吗,是光明吗,是功名吗,或者兼而有之?最模糊也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梦想。是梦想在吸引着他们,来自世俗而又超越世俗。岳麓书院,一个凝聚了读书人梦想的地方。

     当我敲响岳麓书院的门环,尽可能地想象自己是一千年前的读书人。在这时候,恐怕也只有书,才是他们进入岳麓书院并进而实现自身梦想的敲门砖。也只有书,才能使他们不至于被滚滚红尘埋没。所以,他们用书,砌起了一级级进取的台阶:求学、赶考、中举、入仕……而岳麓书院,正是其中极关键的驿站。一千年来,从这里走出过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蔡锷、陈天华……他们从这里直接走进了史册。

     我在后花园里选择一副石桌石凳坐下,观望着周围的风景,并陷入无序的遐想:若干年前,肯定有一拨又一拨读书人,在这石凳上坐过,要么各自背诵经史典籍,要么意气风发地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于是我不仅听见了风声、雨声,还听见了若隐若现的读书声。如果说这是幻听,也是最真实的幻听了。读书声,毫无疑问是岳麓书院的主旋律。况且,岳麓书院的读书声,绝不仅仅是个体的嗓音,而是一个可以超越时空的集体共同发出的。他们在用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预兆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从花香里闻到了书香,从风声里听见了读书声。我尽可能地沉浸于这在别处寻觅不到的儒雅氛围里,呼吸着那些读书人遗留下的空气……即使是一个人坐着,我似乎也并不孤独。那些遥远的读书人,离我并不遥远。他们的理想、信仰,说不定正遗传在你我的身上。没准我就是他们的影子。否则我的想法和心态,为什么跟他们那么相似?

     以前想起古代读书人,头脑中总出现《聊斋志异》里落魄书生的形象:神情忧郁,身世漂泊,形单影只,离群索居。寄宿于一灯如豆的野店荒庙,只能靠梦见狐仙来慰藉一番走投无路的寂寥。蒲松龄本人就是如此。他屡试不中,被现实所拒绝,才拒绝现实,在空中楼阁里想入非非,放浪形骸,以弥补或掩饰精神上的失落。

     然而在岳麓书院,我看见了另一种读书人——和现实合拍的读书人。他们胸怀远志,充满自信,对待自己和对待社会都非常清醒,一开始就抱准了“学以致用”的信条,希望在报效国家中实现价值。命运似乎也格外青睐他们。他们是科举制度的宠儿,脚下呈现着一条金光大道。

     我说不清自己更欣赏哪种读书人……

     应该说,读书人都是怀着种种理想的。理想不能实现,就会痛苦与失落。而书院不仅使这些敏感脆弱的心灵找到新的家,还为他们提供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捷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荆楚之地之所以英才荟萃,湖湘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不能不说有岳麓书院的功劳。

     自唐宋以来,岳麓书院的院长都叫做山长。这浪漫的称谓,使书院带有山林的意味。北宋时,岳麓书院就因当时的山长周式治学有方而声名遐迩,真宗皇帝特意召见了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把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而周式坚辞不受,执意要回岳麓山跟学生们在一起……他真是一位很纯粹的教书先生。

     岳麓书院里的白泉轩,还曾记载着两位大学者的友谊。那一年,应岳麓主教张栻的盛情相邀,朱熹远道而来,两人在此朝夕相处,促膝谈心达三昼夜。他们谈论的具体话题肯定多是一些做学问方面的事。那次朱熹在长沙停留了两个月,与张栻会讲岳麓,吸引了一千多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听众,连讲堂外面的院落都挤满了人。至今在讲堂正中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坛上,还供奉着两把空空的椅子,作为对著名的“朱张会讲”的纪念。

     我绕着这神圣的讲坛转了一圈,仿佛又看见那些消失了的读书人。他们都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他们朗读或辩论的声音,又重新演变成窗外的风声与雨声。哦,讲堂很大,世界很小!那些面貌相仿、神情专注的读书人,也许仅仅是世界的过客,可他们永远都是岳麓书院里的主人。

    作为一个当代的读书人,我虽然是第一次拜访岳麓书院,仍然有回家的感觉。是的,这里是读书人的家啊。没有家的读书人是孤独的。

    1.第一段中特别写到朱熹讲学的情形,并点出“饮马池”的典故,有什么作用?(6分)

    2.请解释下列划线语句在文中的含义。(5分)

    (1)来自世俗而又超越世俗。(2分)

    (2)如果说这是幻听,也是最真实的幻听了。(3分)

    3.作者是如何评价岳麓书院和那里面的读书人的?(4分)

    4.仔细阅读倒数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这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作者为什么说“讲堂很大,世界很小”?(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贺集》序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牧深推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牧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发:打开

    B.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授:传授

    C.让居数日,牧深推公曰让:谦让

    D.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慢:怠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称赞李贺才能的一组是()

    ①世谓贺才绝出于前

    ②公于诗为深妙奇博

    ③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④盖骚之苗裔

    ⑤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⑥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夜半得到好友沈子明来信,请他为李贺诗集撰写序文,杜牧再三推辞后还是答应了好友的要求。

    B.杜牧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李贺诗歌的风格、情态、色泽、意趣等方面作了热情的赞扬。

    C.杜牧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成就后,与《离骚》对比,指出了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的不足,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畦径。

    D.杜牧认为,李贺诗歌有欠缺,是由于离世过早,如果假以时日,应当有所进步。

    4.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

    (取材于《隋书·经籍志》)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8分)

    ①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2分)

    ②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3分)

    ③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青溪

    王维

    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藻漾泛菱荇,澄澄映霞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①言:语助词,无义。②趣途:走过的路程。③东汉严子陵辞官后曾在富春江钓垂,安享晚年。

    (1)前人曾点评说“喧”“静”二字俱极深妙,请具体说说这两个字的深妙之处。(3分)

    (2)这首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四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韩愈《师说》)

    (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5)清朝桐城派古文家的散文名篇《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其中观日出一段尤为精彩。

    (6)被刘勰《文心雕龙》称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赞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在2010年网络流行语排行榜中,“给力”一词榜上有名,甚至还进入了《人民日报》的头条标题。一时间,“给力”充斥若干大小报章的各个版面,成为新闻标题的“热词”之一。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新闻标题中“给力”的具体含义。(4分)

    (1)《重庆治堵,公交优先政策尤需“给力”》

    (2)《市政府出台两“硬规定”,“给力”廉政制度建设》

    (1)(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位学生考取了重点大学,给曾经对他很有帮助的张老师发了条手机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不恰当和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四处加以修改。(4分)

    张老师:您好!在高中阶段,您为我的成长贯注了无数心血,我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您悉心帮助的结果。你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受益终生。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您的期望。您的学生刘勇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4)将改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一则消息,请为它拟写一条标题。要求:运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4分)

    2月1日,音乐之乡维也纳飘起小雪,而音乐圣殿金色大厅内温暖如春,第十二届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场所举行。

    下午6点,安徽民族管弦乐团精彩演奏《凤阳歌》《琅琊神韵》《春节序曲》等曲目,用竹笛、二胡、琵琶、古琴等中国特有乐器,向奥地利公众诠释徽风皖韵。安徽民乐首次在金色大厅奏响,是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第十二届世界巡演的重要篇章。奥地利总统费舍尔向吴氏策划公司和安徽省歌舞剧院发来贺词。他写道:欢迎中国安徽民族管弦乐团来到维也纳。这场音乐会将毫无疑问地促进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的交往,并且加深欧洲人民对中国这个伟大国度的了解,让奥地利与中国加强对彼此文化传统的交流。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下是从某中学生的作文中摘录的片断,它可以代表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请从语言文字的工具性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说服力,不要超过70字。(4分)

    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FC……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真是好BT啊,745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乡村,令人眷恋,令人惆怅,又给人温暖的抚慰;城市,令人向往,令人忧虑,又印下人们奋斗的足迹。在乡村或者城市,你拥有怎样的生活?它们曾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或感悟呢?

    请在“我与乡村”和“我与城市”中任选一个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