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7年的文化金融将呈现“马太效应”,那些不会运用金融工具的文化企业,将难以驾驭资本,而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文化企业将越来越好。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③中方对 4 月 3 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④导师是位德高望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十数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理应辅助导师的工作,为其分忧解难。 

    ⑤风骨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⑤   D. 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哲学界,关于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毕竟, 凡事皆有因果,我们就没有决定任何事的自由了。如果说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 每一个想法都是其他事情的结果, 这个结果又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以此循环往复, 就不存在人的自由意志这一说了——所有的生命轨迹都只是受因果关系的控制了。 ,对于因果关系在世间所扮演的角色,哲学家们争论不休,有时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由意志相对立。

    A

    因为

    并且

    /

    因此

    B

    如果

    那么

    从而

    C

    因为

    或者

    并且

    /

    从而

    D

    如果

    或者

    那么

    因此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用语拉低了社会格调吗?

    《别让粗鄙网语拉低文化品位》一文提出,当前网络热词“不乏‘尼玛’‘撕逼’之类格调低下、有伤风化的粗鄙化网语”“低俗、粗鄙的网语大行其道,对汉语的纯净和美感造成伤害的同时也拉低了社会的文化品位”。因此,必须“捍卫汉语言文化的圣洁,对网语要甄别与规范”。

    这种“原则性”的指导隔段时间就有人重提,这次是把严重性上升为维护“汉语言文化的圣洁”。去年一篇文章《媒体用语要有“三条线”》则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了捍卫“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的高度。然而,这种高屋建瓴的批判似乎注定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它没有弄清楚造成这种“污染”的到底是新词还是运用新词的人。

    如果造成污染的是新词,在网上对之进行审查、过滤和删除,便能起到禁止的效果。

    如果造成污染的是运用新词的人,那么事情另当别论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以理服人,让他们打心底自觉避免使用。

    语言是出于表意和传情的需要,并为之服务的工具。需要是发明之母,强行禁止一些新词,就会有别的新词创造出来。

    主张对语言进行审查和管控的人们对语言的基本特点缺乏认识,那就是语言来自于人,除了表意和传情,日常用语还是一种社会行为。使用没格调热词的人并不是不知道没格调,而是根本就不在乎那个,或是有意要反抗。这就像“文革”时,许多人开口就用“大老粗”的语言,这是一种对资产阶级及其文化的“造反”行为。社会上的“哥们

    语言”也是一样,那些油里油气、流氓气十足的语言会让“文明人”听着觉得不顺耳,甚至反感。但又如何?这些语言可以看作是社会边缘人、受漠视者用来当作一种逆反行为,你能用“汉语言文化的圣洁”或“五千灿烂文化”去教化他?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最早从社会行为角度来看待语言运用。他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语言是人参与人群活动的一种方式。需要“抓住说话者的观点和他们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在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语言人群时,必须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语言——把这种理解放在原来的文化位置上。

    语言学家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在语言中,格调是一种不确定的“言后行为”。为表现格调而表现格调,反而会让人觉得是在装腔作势。主张禁绝“低格调”网语的论点也有其“言后行为”的一面,它的效果也是不确定的一一有的人会觉得义正辞严;有的人则会觉得那是自以为是;更有人会觉得那是假装高尚。因此,自爱、自重之人一般不会拿这个问题来大做道德文章。

    (《中国新闻周刊》2017 年05 期 有删改)

    1.对于“杜绝粗鄙化网络语言”,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技术对网络语言进行审查、过滤和删除,可以禁止那些造成污染的粗鄙化网络新词。

    B. 强行禁止使用粗鄙化的网络语言不一定有效,粗鄙化的网络语言满足了一些网友传情和表意的需要。

    C. 在遇到我们不能理解的粗鄙网语时,要多从对方的角度理解他的语言文化,才能够尽量避免造成误解。

    D. 只有做到以理服人,让使用者自觉避免使用粗鄙网语,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语言的粗鄙化。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别让粗鄙网语拉低文化品位》《媒体用语要有“三条线”》等文章,反映了其作者对语言的基本特点缺乏认识。

    B. “文革”时的“大老粗”语言和社会上的“哥们儿语言”,都可能是特定人群的一种叛逆行为,即使反感也不见得能够杜绝。

    C. 粗鄙的语言使用者根本不在乎格调,单纯从文化层面教化去纠正他们不使用粗鄙语言的做法,是没有用的。

    D. 自重、自爱之人不会一味从道德层面批判“低格调”网络语言,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种不确定的言后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趋势伤害了汉语的纯净和美感,拉低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品位,所以引发一些人来捍卫汉语言文化的圣洁。

    B. 虽然不断有文章对粗鄙化网语现象进行批判,但这些批判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因为批判者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根源所在。

    C. 马林诺斯基最早从社会行为角度提出,只要抓住说话者的观点和他们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就能了解其语言。

    D. 一味地主张禁绝“低格调”网语可能会被认为是为了表现格调而表现格调,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让人感觉是在装腔作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言访谈录

    2012年10 月13日上午8 点,记者在莫言的书房见到了他,黄白细格衬衫,咖啡色运动服,神色平静却难掩倦怠。当时,一群外媒记者已挤在客厅中等候采访。莫言要求穿着一双拖鞋接受采访,但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还是很配合地脱掉了运动外套。

    南方周末:对于你获奖后的第一反应,媒体报道有不同版本,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什么?

    莫言:10 月11日18 点40 分前后,评奖委员会通知我获奖并询问当时的心情,我说的是“惊喜和惶恐”。因为全世界那么多的优秀作家都没有获奖,他们有的八十多岁才获奖,在漫长的队伍中,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年轻的;我想,这么巨大的荣誉降落在我身上,面对世界上那么多有充足的获奖理由却没有获奖的优秀作家,我压力倍增。

    南方周末:你说过你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尤其推崇《聊斋志异》,却不提《红楼梦》,为什么?

    莫言:因为蒲松龄和我同乡,“聊斋”里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都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读得很入迷。《红楼梦》是我早在18 岁时读的,它在文学价值上当然超过《三国演义》和《水浒》,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但需要经过历练之后再去读,才能读得出它的味道。

    南方周末:美国汉学家认为,你创作的《生死疲劳》“几乎涵盖了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所有经历,算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小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莫言:这部作品是虚幻跟民间艺术的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的结合。虚幻的部分,如生死轮回变成各种动物,但动物眼中的人间生活是现实的。虽然小说描写的历史跨度有50 年,但对历史的延伸,可能是50 或100 年之前的。如果没有虚幻,仅仅写实,这部小说就没有生命。反之,全是虚幻的,和中国现实没有联系,也没有意义。作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

    南方周末:法新社认为,你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写作的时候,你付出了比其他作品更大的勇气吗?

    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我1980 年的中短篇,在当时都是艺术上标新立异、思想上离经叛道的。当然他们指的很可能是《蛙》涉及了计划生育。作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当然要直面现实,关心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但进行文学创作时可以有一定的处理方式。《蛙》是以我姑为原型,她从建国初开始做妇科医生,一直到退休。写这样一个人,自然要涉及从1980 年延续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写这个问题是文学创作的需要,塑造人物的需要。这个小说是文学作品,问题没有压倒文学,事件没有破坏人物,挑战性也不仅在于题材本身,还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难度。

    南方周末:日本爱知县一个寺庙里,有以“莫言”命名的点心,据说厨师是《红高粱家族》的读者,你怎么看待?还有,你怎么评价村上春树的作品?

    莫言:我去看过爱知县的莫言馒头,和点心铺老板吃过饭。爱知县称念寺的住持是个文学爱好者,对我的小说很有研究,而且是个很好的文学活动组织者,他把我的书发给周围的信徒看;因点心铺老板夫妻是他的信众,是他建议点心铺老板做一种莫言馒头,高粱米的颜色,里面是糖和奶油,馒头还不错。村上春树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被翻译作品的数量非常大,而且赢得很多读者的喜爱,我非常尊重他。他比我大,但心态比我年轻,与西方交流比较广泛。他关注现代生活、年轻人的生活,这一点是我无法相比的,这样的作品我写不出来。

    (摘编自2012年10 月《南方周末》)

    1.下列对莫言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死疲劳》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是虚幻与写实相结合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生死疲劳》涵盖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所有经历,因而被认为是纪实小说。

    C. 《蛙》由于涉及了计划生育,被人认为是最勇敢的作品,莫言对这个评价并不认可。

    D. 《蛙》以姑姑为原型,写到计划生育问题,是文学创作的需要,也是塑造人物的需要。

    2.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莫言毫无大师架子,依然保持平民姿态:黄白细格衬衫、咖啡色运动服,甚至穿着一双拖鞋。

    B. 莫言曾说过,自己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他认为《红楼梦》超过了《三国演义》和《水浒》,经过历练后才能读出《红楼梦》的味道。

    C. 作品《生死疲劳》描写的历史跨度有50 年,但延伸的不止50 年,其中生死轮回变成各种动物是虚幻部分,动物眼中看到的人间生活是现实部分。

    D. 日本爱知县的莫言馒头是高粱米的颜色、糖和奶油夹心;据说点心铺老板既是《红高粱家族》的读者、莫言的信众,又是很好的文学活动组织者。

    E. 莫言认为村上春树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心态年轻,与西方交流广泛,具有更多现代生活气质,并坦承自己写不出村上春树的这类作品。

    3.在莫言看来,作家应该怎样处理文学创作和现实的关系?请结合其作品简要概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① 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② 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

    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复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注】①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C. 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D. “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

    2.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那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请你联系文本阐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请别选遣,终此一限,令企代之。魏宣武帝诏曰:“企向成立,且为本乡所乐,何为舍此世袭,更求一限。”遂依所请。企虽童幼,而好学恬静,百姓安之。寻以母忧.去职。县中父老复表请殷勤,诏许之。起复本任,加讨寇将军。

    永安中,梁将王玄真入寇荆州。加企持节、都督,率众援之。遇玄真于顺阳,与战,

    大破之。除抚军将军、使持节,假镇南将军、东雍州刺史,进爵为侯。部民杨羊皮,太保椿之从弟,恃托椿势,侵害百姓。守宰多被其凌侮,皆畏而不敢言。企收而治之,将加极法,于是杨氏惭惧,宗族诣阁请恩。自此豪右屏迹,无敢犯者。性又清约,纤毫不扰于民。在州五年,每于乡里运米以自给。梁魏兴郡与洛州接壤,表请与属。诏企为行台尚书以抚纳之。大行台贺拔岳以企昔莅东雍,为吏民所怀,乃表企复为刺史,诏许之。

    蜀民张国隽聚党剽劫,州郡不能制,企命收而戮之,阖境清肃。魏孝武初,加车(大)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三年,高敖曹率众围逼州城,杜窋为其乡导。企拒守旬余,矢尽援绝,城乃陷焉。企谓敖曹曰:“泉企力屈,志不服也。”及窦泰被擒,敖曹退走,遂执企而东,以窋为刺史。企临发,密诫子元礼、仲遵曰:“吾生平志愿,不过令长耳。幸逢圣运,位亚台司。今爵禄既隆,年齿又暮,前途夷险,抑亦可知。汝等志业方强,堪立功效。且忠孝之道,不可两全,宜各为身计,勿相随寇手。但得汝等致力本朝,吾无余恨。不得以我在东,遂亏臣节也。尔其勉之!”乃挥涕而诀,余无所言,闻者莫不愤叹。寻卒于邺。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阕袭爵。            阕:结束。

    B. 假镇南将军、东雍州刺史。   假:代理。

    C. 大行台贺拔岳以企昔莅东雍。 莅:到。

    D. 企命收而戮之,阖境清肃。   阖:全。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忧”,文中指母亲之丧。古代如果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官员就应该辞官回乡为父母亲守丧三年以尽孝道。

    B. “永安”是年号。年号,始于汉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贞观”“靖康”“康熙”等。

    C. “行台”,是古代行政机构 。中央的尚书省称“台”,行台是中央的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

    D. “侯”,是古代的爵位之一。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子、伯、男”五等,五爵位的尊贵等级依次递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泉企极有孝道,父母去世后,他马上就辞去官职,回家为父母守丧三年,悲痛哀伤得与成人一样。

    B. 泉企深受百姓拥戴,因为他好学恬静,廉洁自律,不扰乱百姓生活,这最终也成就了他的政声。

    C. 泉企一生担任过许多官职,他多能不负众望,尤其是惩治豪右,剿灭乱匪,因此深得皇上的信任。

    D. 泉企对朝廷忠心耿耿,即使身处险境,也教导晚辈,希望他们能够忠于朝廷,自己更是躬身践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企向成立,且为本乡所乐,何为舍此世袭,更求一限。

    (2)但得汝等致力本朝,吾无余恨。不得以我在东,遂亏臣节也。尔其勉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E.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谈及“小年不及大年”时,用“______,_____”举例来论述“小年”。

    (2)《琵琶行》中,诗人用比喻表现音乐曲调由高亢到低沉变化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出击敌人的最佳时机是在“________”的时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B. 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国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引起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C. 新加坡这个近40%居民为外来移民的花园国度,从1990 到2016 年,其适龄劳动人口从220 万人增长408 万人,加大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D. 据韩联社报道显示,韩国检方计划于6 日再度前往看守所询问前总统朴槿惠,同时,由于“干政门”待查事项仍多,计划申请延长对其逮捕的期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

    在区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时,____。这样的区分方式相对容易,但是未免有点粗糙,容易混淆。比如说,跑步被大多人判定为有氧运动。但其实,慢跑是有氧运动,而当跑步速度很快时,人体处于缺氧状态,人体的代谢方式就会发生变化,跑步则是一种无氧运动。有氧或无氧,____。在进行有氧运动时,人体采用的是有氧分解的代谢方式。运动过程中,人体处于氧气充足的环境,消耗糖、脂肪、氨基酸,产生能量供给机体需要。而在进行无氧运动时,主要消耗糖类来供能,而非脂肪和蛋白质。____,有氧运动的强度较低,有节奏,可持续的时间较长;而无氧运动的强度较大,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容易使得肌肉疲劳酸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要,下面是“ofo 和摩拜单车月度和日均活跃用户对比”图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出统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100 个字。(6 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