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2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2 题
  1.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仁义、法治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主张削弱君权            D.体现近代民权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说罗马城内有个“圣梯”,凡人攀爬一番,就可赦罪。路德爬到中间便退了下来,人问其故,他答道:“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不在于表面礼仪”。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路德认为人得救与否不能靠善功、圣礼

    B.路德认为人得救与否关键在“人”本身而不在“神”

    C.路德认为攀爬圣梯是表面礼仪,应到教堂找神父忏悔才能得救

    D.“信仰得救”是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文艺复兴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大多和宗教有关,宗教改革家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说明

    A.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不反对天主教会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D.宗教改革中改革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基督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研究与应用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反省内心

    C.存天理,灭人欲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义;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说明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是:

    A.服务国计民生                   B.名留史册、实现自我价值

    C.解释经学著作                   D.体现“仁”“孝”之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介绍了我国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

    B.借用了阴阳学说的某些思想

    C.科学地解释了磁针指南的原理

    D.该理论促进了指南针的发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野。上述记载: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你认为下列对其评价最准确的是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B.提倡解放奴隶

    C.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

    D.强调了天赋人权的人文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     B.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量子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动力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中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在这里,胡适对《新青年》评价的理由是:                                      

    A.《新青年》代表了提倡维新,推动富国强兵的时代

    B.《新青年》代表了反对专制,宣传君主立宪的时代

    C.《新青年》代表了主张共和,掀起民主革命的时代

    D.《新青年》代表了批判复古,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

    A.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

    B.清朝封建统治 儒家传统礼仪文化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15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回顾毛泽东提出的下列理论与观点,其先后顺序应该是:①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对该名人产生影响最大的近代西方进步思想是:

    “惟适之安”

    A.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B.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生物进化论

    D.天赋人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发展的原因做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请你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这万有引力原理和这些运动定律如何应用于地球物质的最小微粒和最大天体、明显有规律的现象以及海水的潮汐运动和彗星的急疾行进等似乎没有规律的事件,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英)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有多少危险、多少歧途啊!要达到真理,又必须经历多少错误啊!这些错误的危险要比真理的用处大上千百倍。……而且更困难的是,假如我们居然有幸终于发现了真理,我们之中又有谁能好好地应用它呢?如果我们的科学就其所提出的目的来说是虚幻的,那末就其所产生的效果而言,它们就要更危险得多。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1)依据材料一,比较孔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差异所形成的教育传统对东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评论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历史背景评价卢梭对于科学的论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