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选择题 40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0 题
  1. 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促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 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B. 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 “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D. 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 瓷器   B. 丝绸   C. 铁器   D. 青铜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

    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

    C.有利于安排农时,发展生产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 曲辕犁   B. 耧车   C. 二牛一人耕作法   D. 铁犁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 垄作法   B. 套作制   C. 稻麦复种制   D. 一年三熟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汉书·景帝纪》记载的这则诏令,反映了古代大河文明国家的

    A. 中央集权制度   B. 以农为本思想

    C. 重农抑商思想   D. 聚族而居习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吕氏春秋》载“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汉书·食货志》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有关这两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两段话是矛盾的

    ②它们说明男耕女织相辅相成

    ③家庭手工业在小农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封建剥削造成一些人不劳而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中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

    A. 标志着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城市经济格局

    C. 主要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反映了中国人民主动融入世界的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创办于1907年的宁波“正大火柴厂”,五年内两度宣布倒闭。1913年后,该厂由在日本逗留多年,经办过多种行业,商业经验丰富的徐蕙生开办,逐步走上正轨。以下对“正大火柴厂”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     B、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徐蕙生本人有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图片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开“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4年前后,他创办的实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 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图所示是民国时期的“北京五星啤酒贴花烟灰缸”的陶瓷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①近代实业救国的思潮

    ②近代中国商标发展史

    ③北京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史

    ④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客观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资本侵入   B.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C. 官僚资本的重压   D. 资本家不支持政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近代化先决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婚礼上新娘子身穿新式旗袍,头遮喜庆红盖头,新郎一身长袍马褂的装扮。关于这种场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西文明交融的产物

    B. 体现了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

    C. 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之后

    D. 这种婚礼观在20世纪初的城乡普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 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 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 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你认为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A. 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 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 园中皆为木式家具   D. 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上海外滩曾经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各大金融机构,这些建筑构成了著名的“万国建筑博物馆”。这种现象反映了

    A. 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C. 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   D. 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 消除了阶级矛盾   B. 调整了工农关系

    C. 制约了农业发展   D. 适应了当时的国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21—1925年列宁在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行新政。两者相似之处不包括

    A. 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

    B. 都在农业、工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C. 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 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①稳定了政治形势

    ②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③稳定了物价

    ④促进了商业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于1935年对莫斯科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他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下列属于日记中“目前这些政策”的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交纳固定粮食税

    C.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阅读下图(《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剑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判断英国人口结构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设占用了农村土地    B.妇女进入工厂成为雇佣工人

    C.大多数妇女成为家庭主妇    D.妇女地位提高后不再从事繁重劳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A. 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B. 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

    C. 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胡佛在1928年的竞选演说中夸口说,如果他当选总统,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可是不久却出现了下图中的情况。其原因不包括(  )。                             

    A.胡佛太过于相信“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

    B.胡佛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C.胡佛认为美国制度完美无瑕

    D.胡佛认为政府应该把失业、救济等问题解决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节目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 不放弃自由经济制度

    B. 出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

    C. 只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D. 新政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A. 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 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 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克服生产的盲目性         B. 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扩大内需               D. 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指出A、B两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的工业革命的名称及最主要的标志。

    据所学知识概括科学技术在图中A、B两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农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人物

    言论

    汉代

    汉文帝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代

    李靓

    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合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2008《大生》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的历史背景。《农业调整法》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