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判断题 2 题,问答题 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跳槽”、“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

    A.人民生活的改善           B.就业制度的变化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医保制度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新中国的成立

    C.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西藏   D.南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一首歌词写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是(   )

    A.工农红军       B. 八路军

    C. 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现在汽车已进入我们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改革开放前夕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是(   )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宁夏回族自治区

    C. 内蒙古自治区           D. 西藏自治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地一家院门上有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大致出现在(   )

    A.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刘少奇被迫致死        B.邓小平被打倒

    C.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病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化大革命”中的“炮打司令部”矛头指向(   )

    (1)毛泽东 (2)刘少奇  (3)周恩来  (4)邓小平

    A.(1)(2) B.(2)(3) C. (1)(3)  D.(2)(4)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72年,西方新闻界称:“2月21日---28日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这一周的重大历史活动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七大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搭配中有直接联系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失误与挫折

    D.香港和澳门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香港和澳门回归是我国哪一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   )

    A. “一国两制”          B. 科教兴国

    C. “八六三计划”        D. 改革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A.深圳   B.厦门  C.珠海  D.汕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李四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流行语往往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

    A.抗美援朝  B.大跃进  C.红卫兵  D.网上购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小红同学为“新中国杰出人物事迹展”搜集材料,其中选材不当的是(   )

    A.邓稼先----两弹元勋       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C.王进喜----铁人         D.张謇----状元实业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中学八年(2)班学生进行题为《改革春风》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帮助他们为图2---配一个人物图片,他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选项转,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是 (   )

    A. 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 全面普及高等教育

    D.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2 题
  1. 辨析题(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后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错误:--------------------------------

    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辨析题(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后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福建的泉州是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错误:--------------------------------

    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问答题 共 1 题
  1. 辨析题(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后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刘爷爷说: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其中最让他激动的是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错误:--------------------------------

    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人口及其占用土地的比重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导致材料一中“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变化的是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从表中可以认识,这次历史事件要建立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

    材料二:见下图《农民积极报名入社》--------摘自北师大历史八年级下册

    图一

    (2)根据材料二 ,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

    材料三:图二(画左上角的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3)图二漫画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左”倾错误在哪一方面的表现?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台湾“久为贵国所踞,”中的“贵国”是指哪个殖民国家? “今余既来索”的“余”是指谁?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 强山看,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材料二中“去年今日割台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台湾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怀抱的?

    材料三 诗人余光中《乡愁》:--------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依据材料三回答,目前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4)材料三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使“我”和大陆分离的政治现状与材料二“割台湾”在性质有什么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个国家的外交是以国家的实力做为后盾,八年级(1班)要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请你参加:

    【资料收集 】

    材料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图1:周恩来在会议上发言        图2:尼克松访华      

                  

    图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图4: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资料探究】

    (1)材料一是我国奉行的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图1反映了的是周恩来在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上的发言,这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哪一著名方针,从而推动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如果你要向同学介绍“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你应该选择材料二中的————。(填写图片序号即可)

    【反思感悟】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迈进,一系列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感憾人心的成就吧!

    【感悟国防的强大】

    (1)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熟识史实。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成就

    1964年10月

                A  

    1966年10月

         我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B

         我国成功进行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图说历史】

    (2)下图是我国战略导弹部队,它的组建的最重要标志是什么?

    【论从史出】

    (3)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治建设也取得辉煌成就。(请你举一例说明)

    【启迪和感悟】

    (4)作为一位中学生和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你该如何去做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