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梭伦做出的“贡献”不包括

    A.废除奴隶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组建陪审法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战国策·秦策三》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④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的推行                         B.民族融合的加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社会风俗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C.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                    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A.节流增收                             B.打击富豪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抑制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改革后仍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残余的事件是

    A.英国宗教改革                         B.加尔文宗教改革

    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D.法国宗教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②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③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   ③重视发展教育   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

    ①裁汰冗员 ②废除八股取士 ③设立农工商总局  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关于钓鱼岛的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A.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琉球,指当时的琉球群岛,今属日本冲绳县)记载,“过平嘉山,过钓鱼岛屿,过黄毛屿,……目不暇接”

    B.1556年,郑舜功赴日本考察后所著的《日本—鉴》中记载:“……相去回头(回头,指回头屿)百六十里,钓鱼屿,小东(管辖)小屿也(小东,明朝人对台湾的一种称呼)”

    C.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将钓鱼台(即钓鱼岛)等岛屿的着色与中国大陆相同,与琉球不同

    D.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中不包括钓鱼岛列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观点。(9分)

    (2)同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各顺应了什么历史潮流?两次改革从社会转型角度又有何相同之处?(6分)

    (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 为什么?(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72年日本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879年颁布了《教学大旨》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救语》则要求臣民“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材料二 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才能升入大学学习。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是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业期长达八年。实际上学生都是贵族的子弟。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首位,僧侣有担任教师的优先权。

    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俄、日教育改革的异同点。(8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教育改革对两国的影响。(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请回答;(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6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4分)

    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3)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分)

    (4)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