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其他题 1 题,选择题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其他题 共 1 题
  1. 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4分)走进农庄,成片成片的桂花开得像海一样,分外妖ráo(     )。空气中香味浓yù(     )得风都吹不散,满山如云的香气,让人如chī(     )如醉。这真是一种无与lún(     )比的享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一代天娇    温声细语    轻而易举    黎明百姓

    B、红装素裹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C、敬业乐群    重蹈复辙    恼羞成怒    孤军奋战

    D、弥留之际    廓然无泪    自知之明    怒不可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3.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4.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6. 《陈涉世家》中陈胜号召戍卒、表现对封建等级制度强烈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

    7. “面朝黄土背朝天”说的是旧中国农民的耕作形象,在《观刈麦》一诗中就有意境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6分)

    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他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________‚ ________

    选择上题中的一个人物,写出他的绰号,并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1.【材料一】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根据此方案,从2016年起,北京市高考英语科目分值由150分减为100分,语文科目分值由150分增加至180分。中考英语科目分值由120分减少为100分,语文科目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此前,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也对高考英语考试进行调整,取消了听力考试,放在平时考。这些举措的出台,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2.【材料二】日前,一些主打文化牌的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在各大卫视热播,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开始关注汉字书写,关注古典诗词背诵,关注那些似乎被忽略的中国文字、文学以及文化。“汉语热”、“国学热”在当前渐成风尚。

    3.说说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2分)

    4.结合社会现实,说说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决定成功的利器(15分)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谓之“圣人”;[] 谓之“愚人”;[] 谓之“君子”;[]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4分)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3.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掌心化雪(18分)

    那个时侯,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的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教室里炸了锅似的,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到:“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奖品是围巾,三等奖奖品是手套。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到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句中的“雪”如何理解。(3分)

    3.结合文中画线句,揣摩她此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3分)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分)

    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体会。(100字左右)(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天大雨,道不通  会(      )  ②为天下,宜多应者  唱(      )

    ③今亡亦死,        亡(      )  ④今诚以吾众          诚(      )

    2.找出与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辍耕垄上  (  )

    A.怅恨久 B.陈县  C.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 D.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根据选文中陈胜的言行,说说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荀攸传(10分)

    荀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⑤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事垂就而觉⑦,收颐、攸系狱,颥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②殆:大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故 吏 张 权 求 守 昙 墓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杀人亡命  果  (      )    ②由是之  异(      )

    ③卓都长安  徙  (      )    ④今直刺杀之以百姓  谢(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_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根据要求作文。(60+5分)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___________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