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填空题 12 题,选择题 15 题,作图题 4 题,实验题 2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27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填空题 共 12 题
  1. 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     (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在折射中光路      (填“是”或“不是”)可逆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        而产生的,并经      传入人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这说明:声波具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寻声而去,其       不变,但       越来越大;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剧烈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熔化并且     ,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         使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见图a)方向观察读数。其中沿___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图b是某同学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他的体温是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如图,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现     色光, 这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则入射角是       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是       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无色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透择         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          ;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光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5 题
  1. 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科学家们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A.猜想      B.科学探究       C.假设      D.推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这两句诗描述的分别是光的

    A.反射、反射     B.反射、折射

    C.折射、反射     D.折射、折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把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则

    A.水一定结成冰

    B.一定有少量水结冰

    C.一定变成冰水混合物

    D.水一定不结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关于音调和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音调高就是响度大

    B.音调低就是响度小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低声细语中的低实际是指音调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用手捂住耳朵

    C.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D.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医用体温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

    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         B.放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擦洗                D.用清水冲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右图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 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A.正立、等大的               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               D.倒立、放大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D.前者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

    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 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

    C. 夏天扇扇子觉得很凉快   D. 吃冰棒可以解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散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人冰箱冷藏室内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光屏上形成实像以后,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光屏上

    A.整个像变暗一些      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C.像的下半部分消失    D.像全部消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是10 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A.0--10cm        B.10--25cm

    C.25cm--极远处   D.10cm--极远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4 题
  1. 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a、b是从点光源S发出的、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完成光路并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该同学看到了如图乙的情景,这是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整。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8 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烛       (填“变大”或“变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小明在国庆节到黄山旅游,当他登到山顶时对着对面大山大喊一声,经过6s后听到了回声,问对面大山距离小明有多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