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8 题
  1.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污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 没有制定法律

    C.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以下能体现“新”的含义的有

    ①国际地位

    ②国家性质

    ③人民地位

    ④社会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中国成立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A.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 人民生活的提高   B. 医保制度的建立

    C. 就业制度的变化   D. 综合国力的提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选项中与下表数据变化直接有关的是

    1953-1957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总产值

    824

    859

    910

    1028

    1068

    A. “一五”计划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

    B. 颁布第一部宪法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图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祖国的和平统一

    C.经济体制改革

    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09年10月12日,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一审公开宣判,阿不都克里木、阿不都瓦依提等6名被告人依法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事件说明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

    B.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逐步法制化

    C. 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

    D. 民族区域自治区域制度已经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A.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的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保障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 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 “两弹一星”

    B. 籼形杂交水稻

    C. 大庆油田

    D. “863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说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外交(   )

    A.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 重点加强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

    C. 拒绝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D. 在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 “东方红1号”卫星遨游太空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房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     )

    A. 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 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C.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 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为改变失学孩子命运实施的最大社会公益活动是

    A. 对贫困地区设立义务教育专项补助金

    B. 实施“希望工程”

    C.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加大对教育投入,大力提高教师素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的历史情景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2)这两次重大事件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这两次重大事件对我国工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学生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改变一一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改变一一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

    第三次巨变:经济形态的改变一一1978年改革开放,经过30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名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两项举措。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和各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分析以上三次巨变,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他在发言中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过去殖民统治在亚非国家所造成的不和与隔阂,不应该继续存在。我们应该互相尊重,消除互相间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周恩来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对外交往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在中国政府的主动坚持下,中国顺利收回了整个香港地区和澳门的全部主权,扫除了全部殖民羞辱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与中国一起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总理的发言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和外交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我国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面对国际新形势,中国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对中国的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下面只剩老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材料三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识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

    材料四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1)据材料一,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改革的特点。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分析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