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 题,其中:
综合题 5 题
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题 共 5 题
  1. 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________M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________M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由________(填数字)组成。图2过程中液泡的吸水能力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图2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染色体吗?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生物膜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能够维持相应环境内的物质浓度,如图a、b、c代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代表膜上的物质。回答下列与生物膜有关的问题:

    (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

    (2)图1中可以表示被动运输的类型为________(填写图中编号),其中________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图中可以表示主动运输的类型为________(填写图中编号)。

    (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带电荷的分子很难通过脂质体的原因是磷脂双分子层的________(填“内部”或“外部”)是疏水的。

    (4)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______(填图中编号)。

    (5)某植物根系对某物质X的吸收速率与X的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该植物根系对X的吸收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圆圈代表载体,多角形表示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 _______________。

    (2)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属于图中的______方式。

    (3)与③相比,②方式的不同之处除了物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外,还需要 _________。

    (4)图中载体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_,它的活性主要受 ____________两种因素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填序号),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

    (3)图中物质B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有关,曲线②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别编号为A、B。

    ②在A、B两组装置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并保持长颈漏斗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_______________。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