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11 题,材料作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11 题
  1.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五亩之田,树之以桑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⑦其曲中规        ⑧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A. ①③⑤⑧/②/④⑥/⑦   B. ①③⑤⑧/②⑦/④⑥

    C.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D. ①③⑤⑧/②/④/⑥/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大龙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节选自《人民文摘》)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这是因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B. 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 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 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 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 世界文化可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 中国人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 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C. 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D. 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韩山拾得

    黄孝阳

    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

    他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能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

    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横蛮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叫你爹来!”

    韩山拾得绝食三天。在县搬运站当厨师的韩山拗不过儿子,买了包阿诗玛烟,到派出所见人就低头哈腰。

    韩山拾得回到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喊了几声“韩山拾得”,他不起身。老师大怒,喝令他出去。隔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子发抖,脸白得吓人。

    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抖抖嗦嗦,在黑板上写下“韩小山”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他晕了。

    他忘掉说一句话:“以后谁再叫我韩山拾得,我就这样砸死他。”不过就算他说了也没用。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是坏掉了,连最胆小的女生也敢在他经过时往地上吐唾沫。

    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他退学了。等到我参加高考那年,他已经成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小山哥。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马仔众多。

    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过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韩小山这边寡不敌众,被金刚一伙拖到影剧院门口吊成沙包轮流踢打。

    韩山路过瞅见。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厨师急眼了,挥舞着刚在游麻子那儿磨快的菜刀,要与人拼命。金刚脱掉外衣,往手臂上一缠,大吼一声迎上去。韩山的菜刀被打掉。父子俩被面对面吊起。

    但金刚只得意了不到半个小时。搬运站七十二条大汉拿着铁链、撬棍出动了。让县公安局头疼不已的金刚团伙从此匿迹。韩小山一战成名。

    从韩山拾得到山哥,是三年。

    从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

    我是在街头偶遇韩山拾得的。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我喊出他的名字,一眼认出那个断了左手巴掌的老人。1990年搬运站解散,韩小山的日子一落千丈。在一次赌牌时,他押上了左手。底牌揭开,韩小山操起刀,对自己下不了手。对方问他是否要帮忙。这时韩山又出现了,一刀下去,血泪横飞。

    “就在那一天,我才真正长大成人了。”

    他没有细说他这二十年。我早有耳闻。他先是靠贩卖辣椒、香菇等农产品攒了一笔钱,再承包县罐头厂做起出口外贸,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我想起寒山这句话,下意识地说了出来。

    “那你为什么又叫回韩山拾得?”我问。

    他没有回答我,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如同鸟羽,轻轻地覆盖在他的肩膀上。

    梧桐树下是一家老人用品专卖店。一位眉目温婉的女子走出来,向我点头致意。我认得她。黄梅英,韩山拾得的妻子,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花。

    她接过轮椅,挥手与我告别。我进店打算给父母买一些冬天里的衣裤,看店的小妹喜气洋洋,打电话的声音跟唱山歌一样:“姨,黄姐今年又在我们这儿订了一大批货,你赶紧发货。羽绒棉被,还是波司登的,38床;鸭鸭的雪地棉鞋,男款76双,女款……”

    我纳闷了:“这些都是黄梅英订的?”

    “是呀,你认得她?黄姐的老公,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全部免费呀。这些人上辈子真是积德修福了!”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主人公韩山拾得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通过其前后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对比,揭示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主题。

    B.韩山能为儿子在别人面前低头哈腰,也能为保护儿子与人拼命,这些情节表现了他对儿子深厚无私的爱,这种爱最终改变了儿子命运的走向。

    C.韩山给儿子起名“韩山拾得”,一方面是因为儿子是自己拾得的弃婴,一方面是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免于灾祸。

    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比作“鸟羽”,生动而诗意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柔和,也暗示了韩山得到的悉心呵护。

    E.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小说借助“我”的所忆、所见、所闻串联情节,展现人物形象,也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2)小说中的韩山拾得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和称呼的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B.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C. 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D. 哲学博大精深,要真正登堂入室,谈何容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大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大运会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B.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潭微排大厦亮相德州,综合运用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光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万吨,节电660万度。

    C. 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D. 针对琼瑶提出的侵权桥段,于正律师称这些都属于特定场景、公有素材或有限表达,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强调于正的《宫锁连城》是独立创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B. 易建联现身深圳,除了球员的身份,他的新标签是US17篮球文化体验店的老板,昨天,在南山区保利文化广场正式开业。

    C. 2008年开始,澳门开始给澳门居民发红包,永久居民一次发5 000澳门元,非永久居民也发3 000澳门元,澳门特首崔世安说,明年每个红包将超过万元发放给居民。

    D.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雾霾是什么?简单地说,空气中细微的水珠是雾,细小的颗粒是霾,两者合在一起就是雾霾。                                          

    ①霾被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②最近一项大型的国际研究证实,接触过某些较高空气污染物的孕妇,更容易产下体重不足的婴儿

    ③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

    ④遇到无风的日子弥漫在城市上空,就形成了“暗无天日”的阴霾

    ⑤根据全世界14个研究中心所提供的300万名新生婴儿的数据,随着每个中心暴露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水平增加,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几率增加10%

    ⑥在增加抵抗力方面,应该多喝桐桔梗茶,并适量补充维生素D

    ⑦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A. ④①②⑤⑦⑥③   B. ④①②⑤⑦③⑥   C. ①⑤②④⑦③⑥   D. ④①⑤②⑦⑥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选项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⑥数罟不入洿池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A. ①②⑥   B. ②③⑧   C. ③⑤⑦   D. ⑤⑦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不同

    C.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会从父冲坐事,出尧臣知光州。父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

    郭皇后薨,议者归罪内侍都知阎文应,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报。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仁宗从之。

    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等四寨,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自守。其后将帅失抚御,稍侵夺之,众怨怒,遂劫德胜砦将姚贵,闭城畔。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辟张温之、杜杞等十余人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度支副使林潍畏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潍,议乃定。

    夔州转运使请增盐井岁课十余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服除,转右谏议大夫。

    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幸,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余年,其为文辞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劝帝早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

    元丰三年,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选自《宋史·王尧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从父冲坐事                     会:适逢

    B. 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报           报:答复

    C. 稍侵夺之                       稍:稍微

    D. 辟张温之、杜杞等十余人为副使、判官      辟:征召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B.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C.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D.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 “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三年内要在家守孝三年;“服除”,是指守丧期满。

    C.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如“元丰三年”。历代帝王都有年号。

    D.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谥号“文忠”就是一种褒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尧臣曾因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被调离京城,后回京做右司谏。对郭皇后的死,议者归罪于阎文应,而王尧臣却请求要追究皇后身边的侍医者。

    B. 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房租来增加军费,王尧臣援引唐朝旧事,力谏皇帝,并奏请罢黜因害怕张永和而附和他的林潍,增加军费一事才作罢。

    C.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年税,王尧臣认为皇恩不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却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惹怨恨,朝廷因此取消了这一建议。

    D. 王尧臣凭借文学才华晋升做官,负责内外制度十年,曾与宰相文彦博等人劝皇帝立英宗的儿子为继承人,并替皇帝拟好了诏书,但未成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

    B. “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C. 下片续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诗人听别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 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E. 这首词中,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篇名句默写

    ⑴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⑵《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含蓄地解答了梁惠王                

               的疑问。

    ⑶《赤壁赋》中,客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望,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B. 《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 牡丹居社区餐厅开始营业,社区居民口耳相传,非常高兴。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D. 只有一次次大胆的突破,不法常可,才能创造出更让人惊叹的艺术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