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小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拖踏     没齿不忘     (xiào)像     (níng)缺毋滥

    B.犀利     牵强附会     哽(yè)     怙恶不(quān)

    C.筹办     若既若离     (jī)首      退避三(shè)

    D.熨帖     闲情逸致     (zhēn)言    (shù)见不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斗,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B.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C.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D.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不负众望,获得了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名人代言医疗产品将从此退出电视荧屏。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

    C.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要尽力降低日常生活所耗用的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D.在东亚四强赛上,中国足球队以3:0的比分战胜韩国队,打破了32年来中国队逢韩必败的怪圈,重新点燃了国人对足球的希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③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④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A.范仲淹   白居易   陆  游   王实甫

    B.欧阳修   杜  甫   辛弃疾   汤显祖

    C.欧阳修   白居易   辛弃疾   王实甫

    D.范仲淹   杜  甫   陆  游   汤显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闻名于世。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①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地锤炼,用心推敲修改

    ②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③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则味同嚼蜡

    ④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⑤但是写成之后

    ⑥叫人读了兴味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A.③⑥④①⑤②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①③②⑥④ D.④③⑥⑤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B.则亩三斗              益:增加

    C.辽东公翟黑子世祖      宠:受宠

    D.为为讳乎              首:头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推财二弟而为沙门  世祖引允论刑政

    B.臣少贱,所知唯田  当余之从师,负箧曳屣

    C.复忧哉    其不直

    D.广修壮丽为异观者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立即被皇上治罪杀死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钱穆在《国史大纲》“两宋之部”中说:“与秦、汉、隋、唐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的富强”,而宋的统一“却始终摆脱不了贫弱的命运”。

    ②宋的“积贫”表现在哪里?钱穆说:“宋终年闹穷,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具体表现是兵和官越养越多,财政支出越来越大,政府只好用增加税收来解决,宋代的税收比唐代增加了七倍。“宋之疆土民庶远不及汉、唐,而国家税入远过之,此其所以愈贫而愈弱矣。”

    ③这看起来似乎能自圆其说,但稍微考察一下,则完全没有道理。宋代的税收确实比唐代增加了许多。但要想说宋比唐贫,必须首先证明宋代的经济状况不如唐,或只跟唐相当。税收不适当地超过了经济的增长,才会出现贫的局面。

    ④关于宋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简言之,远比唐代发达。它的疆域虽比唐小,但它的土地开垦面积高于唐,唐代485万多顷,宋代511万多顷。单位面积产量也高于唐。唐代富饶的关中地区亩产稻谷二石,而宋代许多地区亩产米已达到二至三石。唐代最盛时,每年运往首都粮食300万石,而宋代两淮、江南、两浙六路每年运往汴京粮食多达600万石。

    ⑤宋代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一位外国学者统计宋代的铁的产量之多超过了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的总和。

    ⑥宋代商业繁荣,货币流通量飞速增加,宋朝为此大量铸造铜币,宋神宗时每年铸造500多万贯。而唐代最多时,玄宗一年才32万7千贯,宋神宗时两年的铸币量超过唐代三百年的总量,两者差距之大,何止几十倍。而税收量仅比唐代多了几倍而已。事实上,宋朝财力相当富裕,于正常开销外,还能拨出大量经费救助弱势群体,在全国各县设立安济坊收养贫病之人,设居养院收养鳏寡孤独,设漏泽园安葬无主尸骨。这一切,汉、唐做不到,而宋代做到了并坚持到宋亡。这样的王朝怎能称之为“积贫”呢?

    ⑦ 至于“积弱”问题,从军事角度看,宋和辽相比,双方实力基本相当,宋稍弱一些,所以和议签订后,双方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宋和金相比,也略弱一些。和西夏相比,则稍强一些。与蒙古国相比,就弱得多,但应看到,蒙古国是当时的超级强国,它灭亡一国,往往只需要几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唯独南宋却与之抗争了几十年。从当时的国际范围看,宋虽然不是超级大国,也算是一流强国,用“弱”,特别是“积弱”来概括它合适吗?

    ⑧现代衡量国家强弱的标准,主要看它的综合国力。宋的经济实力比辽、金强。科学技术更远超辽、金,世界史上起革命性作用的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出现或得到推广的。宋代官学、书院遍布全国,学术文化也得到高度发展。从综合国力角度考虑,宋王朝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

                         (取材于李裕民《破除偏见,还宋代历史以本来面目》)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钱穆以宋朝的税收远超唐代作为基本依据,提出了宋代“积贫积弱”的说法。

    B.作者列举具体的史料从多个角度说明:宋朝的经济发展状况远比唐代发达。

    C.宋朝经济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因军事上“积弱”,最终被蒙古国灭亡。

    D.综合考虑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因素,作者认为宋代也是一个富强的朝代。
    2.作者否认宋朝“积贫”和“积弱”的依据是什么?请分条概述。(5分)

    否认“积贫”的依据:                                      

    否认“积弱”的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故  乡林贤治①我不止一次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他们没有故乡。②故乡的一切——田野、林木、农舍,饲养和吆喝牲畜的语言,是人类的摇篮。我来大都市将近十年,故乡犹自温柔着,在暗暗老去的心中……③我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月光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种风味,粼光如荧光;月夜的笛声是美好的,还有潇潇春夜细雨,满枕蛙声……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声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静静地看我读书和写字……④故乡!那里像土地一样浑厚,牛一样勤劳,野草一样生生不已的人们,是我所怀念的。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⑤都市是富足和享乐的象征。芸芸众生,充满人性的弱点,怎么可能抵御都市文明的巨大诱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留守家园?如果有可容劳作和享受的地方,何处不可以成为故乡呢?与其为故乡贫困地活着,不如抛弃故乡赢得自由、幸福的生存!

    ⑥我不禁暗自吃惊于这个结论。然而,不管如何深爱着故乡,也无法推翻本身生活固有的逻辑。好在农民们都是生活的忠实儿女,无须恪守任何教条,只要周围有一个缺口,他们就会充满幻想,充满活力,邀呼着聚集着喧哗着从故乡出发,向陌生的城市。他们所到之处,旋即形成“盲流”,形成“丐帮”,形成建筑大军,形成保姆市场……⑦看一眼矗立乡野的大风车,或是盘挂悬崖的行人道,可以知道农人所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他们何尝安贫乐道呢?农民即使“安贫”,乃系不得已;“乐道”也是自嘲。在他们的名字中,除了阿猫阿狗,尚有不少叫做阿福阿运阿改阿变之类,便可窥知他们意欲扭转命运而不能的世代相传的痛苦情结。⑧此刻,农民以和平的方式改变命运的历史性尝试已经开始。这实在很可以鼓舞祝祷的。然而,我们所见的是:农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最后不免潮水般地退回乡村,在不断地潮汐涨落之间,劳动者角色遂时时得以替换,且得继续替换下去。乡村中最精锐的劳动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了城市,由是,城市永远年轻。⑨为什么农民不可以一次性地选择城市呢?为什么出发点总是成为终点?纠缠的社会问题,如何是我可以数说明白的呢?但我已经自觉,精神还乡是一种奢侈;而表同情于离乡,也不过“忏悔贵族”的心情罢了。除了这些近乎无聊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取材于《平民的信使》,有删改)16.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者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因为他们没有故乡。B.文章第③段描写故乡的风物,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作者认为农民不能安贫乐道,留守家园,含蓄表达了自己的吃惊和惋惜之情。

    D.文中描写了农民所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对农民改变命运的行动感到沮丧。

    E.作者认为乡村中最精锐的劳动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了城市,因而城市永远年轻。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6分)

    ①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

    ②他们何尝安贫乐道呢?农民即使“安贫”,乃系不得已;“乐道”也是自嘲。
    3.作者对“农民”“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请根据全文说说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4.第⑤段中“与其为故乡贫困地活着,不如抛弃故乡赢得自由、幸福的生存!”这句话你赞同吗?请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不少于200字)(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①,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弄春晖:在春天的阳光里嬉戏玩耍。②拟归:打算回家。
    1.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弄春晖”一个“弄”字传神入化,赋予万物以生动的情态及和谐的意趣。

    B.首句描写山中景致,形象描绘山川、草木沐浴在春光中的形态。

    C.第三句诗人揣度客人心理,以退为进,转到对万里无云的无雨时节的描写。

    D.“入云深处”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令人神往的意境,引起客人游山之兴。

    ②全诗取材于生活琐事,采用了虚实相映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效果。(4分)
    2.“莫为轻阴便拟归”这一句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不少于200字)(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8分)。

    ①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劝学》)

    ②适百里者,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逍遥游》)

    ③项伯亦拔剑起舞,                 ,庄不得击。        (《鸿门宴》)

    ④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⑥身既死兮神以灵,               !               (屈原《国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⑧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其一,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①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说得不错,我的确没有你漂亮,可我知道,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②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儒家学说的“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是一种有关尊严的生活写照。有人认为“有尊严的生活”是“公平公正”,有人认为“有尊严的生活”是“我的事情我做主,我做主的事情我负责”,有人认为“有尊严的生活”物质保证是前提,有人认为“有尊严的生活”不关乎物质条件,有人认为“有尊严的生活”是自尊,有人认为“有尊严的生活”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请你联系现实或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写一篇题目为“有尊严的生活”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