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明清之际的某人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B.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D.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A.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提高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的犯人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B.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

    C.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基本完成    D.民主制度建立并居世界主流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与人类民主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

    ③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④人民群众不断斗争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孔子改制考》:“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传变法 ②托古改制 ③讲求改革策略 ④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根据以下图片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

    B.都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都借助儒家思想进行斗争

    D.当时的中国社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幸福是什么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矣在期中矣”。管仲主张恣耳目之所欲听视、口鼻之所言向及体意之所欲安行,它却力行仁怒,通过修身使德行内充……此又是《左传》所谓的“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上)等整理

    材料二 朱熹在《语类》中讲“于万物为一,无所窒碍,胸中泰然,岂有不乐”,将幸福的精神内涵发扬透彻。以后的王阳明在《答南明汪子问》中称“乐是心之本体”,王艮在《乐学歌》中称“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也含有精微的深意。

    ——《养志与乐生:中国人的幸福观》

    材料三 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性者,心所生也”。他在《焚书》中曰:“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也。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期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中国哲学大辞典》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管仲幸福观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家对幸福的追求。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与孔子、宋明理学相比,李贽的幸福观有何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为什么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并分析该方案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邓小平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4)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9月13日至20日,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 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材料二 1965年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种类急剧下降。1965年全国图书出版共20 143种,杂志790种,报纸343种,到1968年,图书下降到3 694种,杂志降到22种,报纸降到42种。

    ——以上材料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摘自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请回答: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

    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