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单选题 6 题,null 1 题,连线题 2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有人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根据材料可知周代

    A. 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

    B. 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

    C. 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

    D.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 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 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假如你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被周天子分封到齐国任国君,你

    A. 可以不去朝觐周王

    B. 可以在齐国征派赋役

    C. 不用随从周王去打仗

    D. 不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历史老师在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讲解了下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同学们从中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 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 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国家统一与巩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 分封制的实行

    B. 郡县制的推行

    C. 宗法制的实行

    D. 皇帝制的创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 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削弱了中央集权

    B. 激化了社会矛盾

    C. 打破了世袭特权

    D. 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两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

    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

    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

    A. ①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 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与秦朝三公九卿制相比,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

    ①以三省取代了三公职权

    ②完整的相权已被分割

    ③中央具体职能部门有所减少

    ④监察权和军权下放到部一级的职能部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此项制度使“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D. 妄说百代行秦制,军功授爵成黄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 让“群臣”监督皇帝

    B. 精简政府机构

    C. 加强君主专制

    D. 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的名称有违背历史真实的地方,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 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 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 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6 题
  1. 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控制地方

    C. 缓解民族矛盾

    D. 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 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 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 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   )

    A. 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B. 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

    C. 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D.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汉书》记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 个人观念淡漠

    B.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C. 宗法观念浓厚

    D. 儒家伦理道德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观察下面四幅地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一和图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有何不同?各自的影响如何?

    (3)图三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后来造成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4)图四和图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关系?简述其影响。

    (5)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弊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

    (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分别列出图一与图二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名称与正式创立的朝代。

    (2)图三反映出中央行政机构在什么时期发生什么变化?图四中的中央机构是谁设置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请找出图一到图四中央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所呈现的规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