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其直接影响是(   )

    A.促使分封制度瓦解

    B.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

    C.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D.导致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 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 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 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 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 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 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本过万元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设厂

    B. 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 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

    B. 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C. 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

    D. 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

    A.自然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的农业生产工具或技术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 耧车   B. 筒车   C. 耦犁   D. 翻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 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 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D. 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一观点认为

    A. 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

    B. 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

    C. 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D. 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 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    )

    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殖民扩张为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A. 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B. 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C. 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 内燃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 兴起于重工业   B. 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 电力的广泛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江南制造总局担当了两重任务:第一,生产扩大军事工业所需的机器,供给总局本身和其他准备兴办的机器局使用;第二,直接生产军事上所需的轮船、枪炮、火药。”这主要体现了(   )

    A.洋务运动的机器制造是自主创新

    B.洋务运动制造机器的水平超过西方

    C.洋务运动的“自强” 思想的特点

    D.洋务派办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 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

    D.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

    A.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T业布局的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扩张的必然产物

    ②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③英国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客观上为中国工业化带来了机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对世界一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②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③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④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⑤缓解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关于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产物

    ②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

    ③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④都出现在同一时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材料一: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材料二: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材料三: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归纳为三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的事件和程度?

    (按照二级目录答题框架格式作答,例如:1、(要点1)*****(一级目录)

    (1)具体论述******(二级目录)

    (2)********

    2.(要点1)*****(一级目录)

    (1)具体论述******(二级目录)

    (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间,最低时曾下跌1/3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每包三百斤的洋纱售银57两,而同量土纱却要售银87两左右。

    材料三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一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归纳为三点)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归纳为四点)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归纳为三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2)、材料二中的“新天地”是指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这种“新天地”的原因。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3)、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归纳为三点)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材料四::“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五:“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5)、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归纳为三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