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6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④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飞扬的灵魂。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和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并不看重。

    E、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

    2.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4分 )

    3.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4分)

    4.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16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失其所与,不知  

    B、夜缒而出,见秦伯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才美不外见           秦伯说,与郑人盟

    D、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解释加点字的用法。(5分)

    (1)缒而出(   )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3)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     (4)济而夕设版焉  (     )

    (5)邻之,君之薄也 (       )

    3.翻译下面两个语句。(8分)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1)大行不顾细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其意常在沛公也。

    (4)                   , 行李之往来。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_ __________。

    (6)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1.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

    2.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B.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林丹果然不孚众望, 首次蝉联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

    C.贫困地区的工作相当繁重而艰巨,困难俯首即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就很难摆脱贫穷复贫穷的恶性循环。

    D.外来词本无可厚非,但是中文夹杂洋文的所谓“洋泾浜”则令人担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冰人奥茨”是迄今为止让人浮想联翩的古代干尸之一:这位古人左肩负有箭伤,带着披挂长眠于高山,寂寞地度过了5000年的时光。

    B.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主办权落下帷幕,英格兰落选和卡塔尔获得主办权都令人感到意外,不过对于球迷来说,在哪里举办都无所谓。

    C.来自高校的志愿者们看到,虽然几个学校的图书管理员都由任课老师兼职,但图书室书籍摆放整齐,学生阅读秩序井然。

    D.雕塑《时空跨越》勾勒出战国时期古中山国人与现代人手拉手,踏着皎洁的月光,遨游太空,表达出石家庄人承载历史、放眼未来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

    ②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③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

    ④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⑤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⑥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③②⑥①④⑤           B.③①④⑥②⑤

    C.⑥⑤③①②④           D.⑥②③①⑤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6分)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视野胸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