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4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B.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C.原子核内部某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放出β射线

    D.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B.轻核聚变时释放能量,重核裂变时吸收能量

    C.太阳辐射出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x—t图象中图线1表示物体1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

    C.v—t图象中0至时间内物体3和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v—t图象中时刻物体4的速度改变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车距至少应为(   )

    A.s         B.2s         C.3s         D.4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足够高的空中某点竖直上抛一物体,抛出后第5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是4m,设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取10m/s2。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上升时间可能是4.9s     B.第5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4m/s

    C.4s末的瞬时速度可能是10m/s   D.10s内位移可能为-100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r>r0阶段,分子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②在r<r0阶段,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③在r=r0时,分子力合力为零         

    ④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⑤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mm;

    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c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甲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1)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 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 N.(取g=9.8 m/s2),求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质量M=8 kg的平板小车,车上有一个质量m=1.9 kg的木块,木块距小车左端6 m(木块可视为质点),车与木块一起以v=1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行驶. 一颗质量m0=0.1 kg的子弹以v0=179 m/s的初速度水平向左飞,瞬间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 如果木块刚好不从车上掉下,求木块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10 m/s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为一均匀薄壁U形管,左管上端封闭,右管开口且足够长,管的横截面积为S=1×10-4 m2,内装水银,右管内有一质量为m=0.1 kg的活塞搁在固定卡口上,卡口比左管上端高出L=20 cm,活塞与管壁间非常密封且无摩擦,右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起初温度为t0=27 ℃时,左、右管内液面高度相等,且左管内充满水银,右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p0=1.0×105 Pa=75 cmHg.现使右管内气体温度逐渐升高,求:

    ①温度升高到多少K时,右管活塞开始离开卡口上升?

    ②温度升高到多少K时,活塞上升到离卡口4 cm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