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其他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辟谣/鞭辟入里恫吓/杀鸡吓猴参劾/参透机关

    B.躯壳/甲壳动物划价/划一不二档次/安步当车

    C.果脯/惊魂甫定翘楚/翘首而望剽悍/骠勇善战

    D.提挈/锲而不舍阆苑/琳琅满目洗濯/擢发难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日本内阁府近日发布一项灾区重建的重要方案,打算用3—5年时间彻底处理灾区的所有废墟和海啸所产生的垃圾。

    B.欧盟13日宣布,对宝洁和联合利华处以总额近3.2亿欧元的罚款,以惩处这两家日用消费品巨头操控家用洗衣粉。

    C.奥巴马称,他将力图以控制国内开支、节省国防预算、减少过度医疗保障开支和改革税收制度的方式降低赤字水平。

    D.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警告菲律宾公民切勿到中国旅游或出差,携带任何违禁药品,否则将可能遭受严重惩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家》这部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多达70人左右,所写的事件也相当多,如闹学潮、梅与觉新的感情悲剧、鸣凤之死、觉慧逃婚、瑞珏惨死等诸多事件。

    B.“吃人”是《呐喊》揭示最深的思想主题,它一方面是指对人生命的肆意践踏和剥夺,另一方面则暗示对人精神的控制和虐杀,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了惊心动魄的概括。

    C.《老人与海》以直观、浅白的故事,向读者实实在在地展示了何为生命的壮美。故事的思想内核是坚强、忍耐、热爱、尊重。

    D.葛朗台很狡猾,平时耳聪目明、口齿清楚的他,一到关键时刻就变得耳聋口吃,装疯卖傻莫名其妙地兜圈子,把自己的思想藏起来。

    E.孙策遇刺,伤重而死。其弟孙权继位,由张昭、周瑜辅佐。周瑜为孙权定鼎足江东之计,孙权自此威震江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海囤族”。(5分)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看了新闻,说什么都在涨价,反正以后也要用的,能囤就赶快囤点货吧!”
    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出的是百姓应对物价上涨时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在工资赶不上CPI速度的时代,民众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由于是生活日用品,这些产品的涨价必然牵动公众最敏感的神经;但更令人担忧的,恐怕不是游资的炒作,而是垄断“搭车涨价”以及中间商从中作梗。
    3.“海囤族”指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1分),以便宜为标准(1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1分),以满足其安全感(1分)的群体(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不同角度续写两句结论性的话,不超过50字。(4分)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         。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在制造业价值链曲线上,制造加工环节始终处于低端,而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将普通的制造加工转移到海外发展中国家,降低生产成本,却牢牢掌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等核心环节。近10年来尤其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不断实现工业技术与产品的创新。而中国企业恰恰处于微笑曲线的谷底,即加工生产段,它意味着中国企业只能给发达国家卖苦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依靠低成本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是正常的,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必然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但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有尽头,不可能一直走下去。中国企业卖苦力,使得工人的工资和待遇低下,也极大地牺牲了中国自身的资源和能源。如果不及时寻找出口,调整发展模式,必然会在全球产业链和贸易体系中获利越来越少,使自己的生存和生产状况越来越恶劣。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需要在新兴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等关键环节下工夫。这说明旧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因此,在未来全球化分工将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企业必须从靠低成本竞争转向靠高技术高质量结合的产品竞争,必须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跳出微笑曲线的弧底,才能让中国企业摆脱全球现代产业价值链中的“民工待遇”地位,从而走出一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青年报》2010年12月23日,有删节)
    1.请根据文本概括“微笑曲线”的特点。(5分)
    2.从文本看,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处于微笑曲线谷底的现状?(5分)
    3.分析文本,具体说说“十二五”时期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雍传
    韩雍,字永熙,长洲人,以才略称。录囚南畿,砀山教谕某笞膳夫,膳夫逃匿,父诉教谕杀其子。既诬服,雍踪迹得之,白其冤。
    十三年冬,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犯江西,官军不利,诏雍及镇守侍郎杨宁督军民协守。会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牒邻境会讨贼邓茂七,俄以贼议降,止兵。雍曰:“贼果降,退未晚也。”趋进,贼已叛,澄坐得罪死。天顺初,宁王以前憾劾其擅乘肩舆诸事,下狱,夺官。寻复为右佥都御史,佐寇深理院事。
    宪宗立,坐学士钱溥累,贬浙江左参政。广西瑶、僮流剽广东,残破郡邑殆遍。成化元年正月大发兵,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竑曰:“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乃改雍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先是,编修邱濬上书大学士李贤,言贼在广东者宜驱,在广西者宜困,请令游击将军和勇率番骑趋广东,而大军直趋广西,分兵扑灭,贤善之。雍曰:“当全师直捣大藤峡,巢穴既倾,余迎刃解耳。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所谓救火而嘘之也。”众曰“善。”
    雍等至桂林,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按地图与诸将议曰:“贼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当先收二县以孤贼势。”乃督兵十六万人,先破修仁贼,穷追至力山,擒千二百余人。
    十月至浔州,延问父老,皆曰:“峡,天险,不可攻,宜以计困。”雍曰:“峡延广六百余里,安能使困?兵分则力弱,师老则财匮,贼何时得平?吾计决矣。”遂长驱至峡口。儒生、里老数十人伏道左,愿为向导。雍见即骂曰:“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果贼也。贼魁侯大狗等大惧,立栅南山,多置滚木、镖枪、药弩拒官军。官军诱贼发矢石,度且尽,雍躬督诸军缘木攀藤上。别遣壮士从间道先登,据山顶举炮。贼不能支,遂大败。
    雍疾恶严,故虽令行禁止,民得安堵,而谤议亦易起。两广人念雍功,为立祠祀焉。
    (《明史·韩雍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犯江西犯:危害

    B.残破郡邑殆遍殆:几乎

    C.赞理军务赞:暂时

    D.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徇:示众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韩雍有“才略”的一组是(3分)
    ①雍曰:“贼果降,退未晚也。”趋进,贼已叛,澄坐得罪死。
    ②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
    ③贼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当先收二县以孤贼势。
    ④雍等至桂林,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
    ⑤雍见即骂曰:“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
    ⑥官军诱贼发矢石,度且尽,雍躬督诸军缘木攀藤上。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砀山教谕某人鞭打膳夫,膳夫逃跑,膳夫的父亲告发教谕杀了他的儿子,教谕已经无辜服罪,韩雍跟踪而得到膳夫,洗清教谕的冤屈。

    B.广西的瑶人和僮人流窜到广东劫掠,丘浚与韩雍的灭贼方法不同,李贤赞同丘浚的方法,反对韩雍的观点,但大家都认为韩雍的意见好。

    C.听说官军要攻打浔州,贼首侯大狗等大为恐惧,在南山竖立栅栏,准备很多滚木、标枪、涂毒的弓箭来抗拒官军,但仍然被韩雍打得大败。

    D.韩雍痛恨罪恶,因此虽然令行禁止,百姓安居,然而对他的毁谤、非议也容易产生。但两广的百姓怀念韩雍的功绩,并建立祠堂纪念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王以前憾劾其擅乘肩舆诸事,下狱,夺官。(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所谓救火而嘘之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兵分则力弱,师老则财匮,贼何时得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
    ②鶡冠:传说为楚隐者鶡冠子所戴的鶡羽所制之冠。
    (1)“雾中看”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惊叹于诗人忧思之深及观察力的精湛。请分析它的含义。(3分)
    ▲                                       
    (2)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                                       
    (3)《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水之经典
    肖复兴
    (1)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2)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语 ,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 ,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艳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动。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3)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家园的生命。
    (4)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5)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了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6)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7)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的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澈透明、纤尘不染。孔雀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让人联想到西方教堂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就在这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8)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何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木、水藻水绵,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新塑造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世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9)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神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10)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11)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和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12)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我们选择水,水也选择我们。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擞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的水。他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1.文章第二段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4分)
    ▲                                          
    2.解释下列两个加点字的内涵。(4分)
    (李冰)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
    看九寨沟的水,……,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
    3.文章第十一段末尾作者说“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为什么说这两种水是“人类的一面镜子”?(6分)
    4.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水之经典”深刻意蕴。(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
    ——纪念梁思成诞辰110周年
    林 洙
    在梁思成的书房中,有一副任公先生手书的李白、杜甫诗句的集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这是任公先生对儿子的期盼,也是遗训:他希望儿子在做人方面要清清白白,如出水芙蓉般纯洁坦荡;在事业方面不计较个人得失,如白鸥冲破万里波涛般勇猛直前。我曾久久地沉思在这两句遗训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从恐惧到悲痛到冷静的过程。我看清了人们,也认清了自己。但令我感到幸福的是,我看到了梁思成的灵魂,看到了我所从未认识到的他那和蔼可亲的另一面——严肃与理性。他用来衡量自己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身上有股顽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我被他的诚恳和那种灵魂的坦白所感动。在暴戾恐怖的气氛下,我却感到心灵深处的平静。
    当梁思成第一次调查独乐寺时,他已开始注意到一些构造做法与明清建筑的不同。在调查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及摩尼殿的构造时,开始投入了极大的关注。据日本学者的考证,转轮藏殿是明清建筑,但是思成经过对转轮藏殿的仔细研究,认为转轮藏殿应建于元代以前。后经过考证,果然是宋代辽的建筑。摩尼殿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梁思成从摩尼殿四面出抱厦的做法肯定它是宋代建筑。为什么他能准确地判断古建筑的建筑年代?这与他经常研究各时代的书法、绘画、雕塑、陶瓷器皿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艺术作品中包含着各时代的信息。所以他常说,调查古建筑要有敏锐的时代感。
    他的《大同古建调查报告》长达22万字,通过这份报告,可以看出他已吃透了宋辽时期的建筑并已读懂了《营造法式》这本“天书”。经过对云冈石窟的调查,他又从散落在个别石窟中的屋顶、斗拱、阑额、柱、栏杆、踏步、藻井等零星建筑构件中得出了“中国建筑在两千年前已形成了结构上的独立性,并一直保持下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特点”的观点。为什么思成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他在西方建筑史上下过工夫,所以能对东西方的建筑体系格外敏感。我认为,1933年通过对古建、石窟的调查,他已基本理清了我国建筑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脉络,但他没有急于成书,他还要通过更多的古建调查来验证他的推断。
    1937年,他们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梁思成也由此证实了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观点。    1942年,他开始动手撰写《中国建筑史》及《营造法式注释》。我认为,正是因为他正确的研究方法、刻苦的钻研、对东西方建筑的谙熟、广泛掌握的外围知识以及他个人的智慧,才使其有条件成为了《中国建筑史》的第一撰稿人。这时的他作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学者的形象,才实实在在而真切地矗立在我心里。
    1946年,他赴美考察、讲学,回国后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他没有照搬美国的教学大纲,而是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对建筑科学研究对象全面认识,并对建筑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把握,从而对传统建筑教育的课程作了全面的取舍、增设。这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成功之处,也使他的建筑思想明显超越于大多数同辈建筑学家。从历史的角度看,他对北京市的规划、对古建筑保护乃至对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过去人们称他为古建筑专家、建筑教育家、城市规划学家,而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
    没有想到,对他的认识——对我最亲近的人的认识,竟长达几十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才终于读懂了他。
    (来源:文汇报)
    【注】林洙,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
    1.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认为梁思成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6分)
    ▲                                         
    2.说说这篇传记是如何构思行文表现梁思成先生的做人品格和学术成就的。(6分)
    ▲                                      
    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梁思成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70分)
    危机让人伤心,危机照见人心;危机改变人生,危机影响世界;有的危机也是机遇,有的危机却是人祸;危机中有许多感动我们应该铭记,危机中有许多教训我们应该反思。
    请以“危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②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行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大学》)
    ①谦(qiè):通“慊”,心安理得的样子。②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
    2.请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分)
    3. 请写出“四书”中除《大学》外其他三部的书名。(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简答题(10分)
    (1)《哈姆莱特》结尾处霍拉旭说道:“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悖理的行为、冥冥之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陷人自害的结局。”请明确以上这段话中“借手杀人的狡计”“陷人自害的结局”具体所指的人和事。(6分)

    (2)请简要概括《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两条线索。(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