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皇帝制度                     D.察举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 

    ②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③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 

    ④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对此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言论符合史实的有(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在北京驻军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记载了下面一段文字,他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9世纪40~60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90年代中期                            D.20世纪初期至1919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

    A.戊戌变法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A.鸦片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阅读下列简表

    名     称

    建立时间

    地    点

    汉奸头目

    “满洲国”

    1932年3月

    长春

    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39年9月

    张家口

    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40年3月

    南京

    汪精卫

    从该表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②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③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 

    ④中日亲善友好、共存共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   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筹建中华革命党,该党要求党员要按手模宣誓,“凡入党各员,必自问甘愿服务文一人,毫不犹豫而后可。”此项要求

    ①利于改变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涣散状况    ②一定程度上加强孙中山的权威

    ③违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原则      ④可能引发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分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 ②都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发动的 

    ③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④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35年清明节前夕,国民政府规定每年清明日为“民族扫墓节”,由中央政府派要员前往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祭扫。这一做法旨在(    )

    A. 东北沦陷,誓师抗日

    B.表彰先贤先圣功绩,鞭策民族自信心

    C.向中共表达合作抗日的意愿

    D.消弭国民党内派系纷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消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

    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前       C.八一三事变后       D.重庆谈判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40年代《解放日报》社论:“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材料中的“大事”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和援助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一直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抗战比较积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

    ——李大钊《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材料2:甲午一役之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一爆发者也。

    ——蔡锷《军国民篇》

    材料3:上帝至尊的教义及其对多神观念和祖先崇拜的排斥,不仅触犯道教和释教,而且直接践踏了儒学真义,形成于西方民俗和历史中的布道、洗礼、忏悔仪式,在具有另一种民俗和历史的中国人眼里却是全无神圣意义的伤风败俗之举。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4:庚子年间流传的一件揭帖,把怨恨“贼子通洋保国会,不久落头归阴城”列为“上帝今有七怒”之一。

    ——《义和团杂记》

    材料5:“(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

    ——秋瑾《精卫石》填词

    (1)根据材料1、2、3,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起因。(6分)

    (2)根据材料4回答,义和团对维新派态度如何?原因何在?(6分)

    (3)根据材料5回答,秋瑾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秋瑾的评价有何不足?(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之一。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4分)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之一”?(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