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解答题 5 题,填空题 7 题,选择题 10 题
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解答题 共 5 题
  1. 有两瓶相同体积的无色溶液,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饱和澄清的石灰水,请你设计两种不同类别方法区别它们.(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用文字或化学用语表述)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三种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已知12g镁恰好跟100g某硫酸溶液完全起反应.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______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H2,其名称为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
    (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氮元素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2 NO NO2
    顏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与分析】
    (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
    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NO遇氧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与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确证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HNO3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交流反思】根据探究结果,请你解释稀HCl跟铜不反应而稀HNO3却能跟铜反应的原因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7 题
  1. 今有①肥皂水  ②食盐水  ③杨梅汁  ④白糖水  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________  pH>7的是________(填序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________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而溶解,还易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4.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2)20℃时,将4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NH4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得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NH4Cl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用下列四种元素(O、H、Ca、Cl)写化学式:酸________;碱________.上述酸与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稀释成300克15%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仪器需要用烧杯、细口瓶、量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②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2)在C+2CuO2Cu+CO2↑的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
    (3)化学中处处蕴含化学知识.金属铜常用做导线,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乙醇汽油中的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用盐酸除铁锈________.
    ②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
    ③熟石灰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0 题
  1. 物质的用途与利用的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物质 氧化钙 盐酸 氩气 金刚石
    用途 干燥剂 除铁锈 保护气 切割玻璃
    性质 能与水反应 挥发性 通电后能发有色光 稳定性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
    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20
    D.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生石灰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浓盐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A.80g
    B.100g
    C.200g
    D.280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
    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
    B.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有强烈的腐蚀性
    C.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D.可在量筒中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
    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选项中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右边为除杂试剂,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氯化钠固体(碳酸钙)           水
    B.氧气(水蒸气)               浓硫酸
    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         铁粉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灼热的氧化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