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书写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书写 共 1 题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jié(   )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yōng(  )、苟且、小智小慧,是我的zhì(   )命伤。用真正的智慧,走好青春之路,重许人生之fēn(    )芳。

    ——《傅雷家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青青子衿,________  ________   。纵我不往,________  ________   ?(《诗经·子衿》)

    ②________  ________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③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  ________   。(杜甫《登楼》)

    ④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⑤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刘桢《赠从弟》中赞颂松柏挺立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⑦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暗讽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⑧面对沙尘暴肆虐,雾霾遮天,人们对蓝天碧水倍加期盼,请你借用两句连贯的古诗文,来描述优美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  ②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①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冰心的这首小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B.《海底两万里》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等情节惊险离奇,极富幻想,读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

    C.《三国演义》中记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煮酒论英雄”“挥泪斩马谡”“千里走单骑”,这些故事的主要人物依次是曹操、刘备、关羽。

    D.《骆驼祥子》除了讲述祥子的辛酸故事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②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这段话出自哪部作品?结合该部作品,谈谈你对“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流觞①之水

    朱以撒

    ①一次在曲水边坐了下来,准备觞咏。

    ②几次来兰亭,都与流觞有关,做一个亲水的游戏。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曲水流觞却一直不被遗忘。旧日游戏今人为之,便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味道。

    ③遵照主人的美意,每个人都换了件晋时的长衫,一直延伸到脚下,有点徐徐舒展。试走几步,仿东晋文人的优雅从容,便觉得回去以后要依此仿制几件,穿起来古色古香。东晋人服食五石散多了,衣衫都裁剪得宽大,布料也柔和,便不会刮着细腻的皮肤,同时也使挥毫的动作更加婉转。

    ④忽然,我看到长衫下露出锃亮的皮鞋尖了,随着走动的摆幅,一伸一缩地探头探脑。显然是主人疏忽了,忘了为每个人配备一双晋履,便使足下有些异样。不过,让今人穿上晋履,会否在移步时踉跄不安?正思量,有人手机响起,是雄健的进行曲,镗镗嗒嗒汹汹而起。他急匆匆解开晋衫,从贴身口袋掏出手机,哇啦哇啦地叫喊起来。眼看着伪造好的仿古气氛,一刹那冲荡得毫无影踪。还是黑格尔说得好: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环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皮肤一样。

    ⑤同样的暮春之初,同样的茂林修竹,不同的文人情怀,如同笔调凌乱的草书,已经不是魏晋时的章法。

    缤纷的花瓣从上游星星点点地飘了下来——春天就是这样,鲜花是她的容颜,灿烂地绽放,使江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艳丽。花瓣过后,盛着黄酒的觞缓缓地飘了下来。按规定,觞停在谁面前,得即兴赋诗,赋诗不成者则要罚酒了。

    ⑦我是做好罚酒的准备的,如果觞停在我的面前,那就看造化了,也许即兴就成了一首诗,博得众人喝彩;也许一时憋住,脸红耳赤,传了出去,说此人胸无点墨。注视着觞的动静,却见身边的人变戏法似地掏出笔记本,上边都有几首早早做好的诗,准备应对。

    ⑧天啊,怎么可以这样?

    ⑨可惜,觞到我跟前转了个弯,不愿停下,以至于不能让我的才华有所表现。

    ⑩公元353年暮春,那个觞咏的文人游戏中,雅集的四十二人,有二十六人诗才敏捷,把诗做出来了。在那个流连诗酒的时代,居然还有十六人未能成诗,从而罚酒三巨觥。当时,八九岁光景的王献之也跟了来,一路行走已是劳顿,觞到跟前一时乱了方寸,诗兴全无,只好喝酒,想必被罚得天旋地转,还得由几个兄长轮流背回去。文人游戏就是这样,玩玩而已,真情是雅集的基础,不可太认真了。诗才迟速历来就有,像三国时的王粲,“举笔便成,无所改定”,而南朝谢灵运,“久之乃就”,却不能因此认为谢的才华不如王粲。自然而然是人的禀性中最实在的部分,没有矫饰,也没有污染,就如年幼的王献之,完全不会事先请求王羲之:“父亲大人,替我作诗二首,以备明日觞咏之需。”作为父亲的王羲之,也不牵挂儿子是否能诗,是否当众出丑。雅玩就是随其情性,得其自然,倘若一切都在安排、预设之中,那真是谈不上名士风度了。

    ⑾想想如此自在的文人交游岁月,已经像走马灯一般过去了。

    ⑿有些燥热,我站了起来,走出摇头晃脑吟诵的人群。脱下晋人长衫,反而舒畅起来。旧时兰亭并不在此地,这里的一切都是后人仿制的,渗透了人工的痕迹,就连王羲之喜爱的白鹅,王徽之喜爱的修竹,都长得如此精致,没有一点野性,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它们是在野的生命,却在修剪和圈养中,被改造得温顺起来。只有澄澈之水还是旧日模样,在迎来送往中潺湲无息,越来越多的人工匠意被卷入水库成为旧事,连同当时的诗篇,都已不知所终。只有那年兰亭雅集的诗文,依旧传诵。

    ⒀人自古亲于水。筑巢于水湄,枕涛声于梦中;击楫于中流,凌万顷之茫然,却越来越不能如水这般自然。这也是生而为人的一个缺憾吧。

    注①: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已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注②:353年三月初三,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人,在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王羲之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1.作者从最初换上晋人衣衫到后来脱下晋人衣衫,其间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请根据梳理填空。

    ①换上晋人长衫,模仿晋人的动作,心中感受到了晋人般的(   ),甚至想做几件;②(             ),内心的略感异样。③(             ,内心感到         );④最后脱掉晋人长衫,回到真我,心情变得(   )。

    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缤纷的花瓣从上游星星点点地飘了下来——春天就是这样,鲜花是她的容颜,灿烂地绽放,使江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艳丽。

    3.“天啊,怎么可以这样?”完全可以放在第⑦段末,作者却把它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作者朱以撒在另一篇散文《绝版的暮春》中说,“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此类雅致的集会,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云南的歌会》《红楼梦》等,请结合文本,联系你读过的一篇课文或一部文学作品,谈谈在人心浮躁的当下,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集会“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关于”家风建设”的主题阅读

    前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 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材料A:漫画《少一点》

    材料B:家风建设名人名言

    (1)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豫《蕉窗日记》

    (2)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明·刘基

    (3)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4)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清·金缨《格言联璧》

    (5)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材料C:关于郑义门

    义门是对多代同居的赞誉之辞。浙江浦江县郑宅镇的郑氏义门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奇迹。从春秋始祖郑桓公第六十六代孙郑绮开始,以朱熹家礼为蓝本,从祖宗祭祀、婚姻嫁娶礼仪、家庭管理、家长职权、人员分工、财产分配、妇规、社交和睦邻关系,都作了详细规定。大大促进了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团结,使人伦风俗面貌一新,成为绵延十五代大家庭,鼎盛时有成员3300多人同居一起。黎明即起,钟鸣四下,盥洗八下,全体到祠堂聆听祖训,然后分男女集体进膳。饭后各就所业,种桑绩麻,耕读传家,秩序井然,生生不息达330年。

    郑义门对德与廉十分重视,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等家规,因此从这儿出仕的173位官吏,大至礼部尚书,小至税令,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下面节选几则《郑义门家规》:  

    【第十五条】   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

    释义:作为家长,应诚恳地对待儿女,言行举止都要以身作则。

    【第八十六条】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任满交代,不可过于留恋;亦不宜恃贵自尊,以骄宗族。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释义:对有才能可以出仕的子孙,公堂应给以相当的资助和勉励。子孙出仕为官后,应该奉公守法,努力政事,不要涉足贪污受贿之事,以辱没家庭、触犯家法。任满离职,不要过于留恋官位,亦不应该自认为尊贵,对族人趾高气扬。即使外出为官亦必须遵守《规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一百一十八条】子孙自八岁入小学,十二岁出就外傅,十六岁入大学,聘致明师训饬。必以孝悌忠信为主,期抵于道。若年至二十一岁,其业无所就者,令习治家理财。向学有进者弗拘。

    释义:子孙自八岁入学学习文字、音韵,十二岁外出就学,十六岁开始学习关于道德教化学说。必须聘请名师教导,学习内容以孝悌忠信为主,以期望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若年至二十一岁,还未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令其学习治家理财。学业一向有上进的不拘于此。

    《郑氏规范》虽然是郑氏的家训,延续的是郑家的家风,但包含的生活态度、道德修养、学识涵养,仍然适用于现代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1.材料A漫画反映了什么家风问题?

    2.依据材料B,请概括优良的家风能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2017年央视春晚中,成龙的一首《国家》引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家是温暖的港湾,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同女伴游溪山晚归

    倪仁吉

    山胜临溪险,相呼过石墩。风扶翻袖影,沙滑乱钩痕。

    鸣泉阻归路,山月早相迎。隐隐茅檐外,竹疏灯影清。

    1.诗人同友人游玩晚归的途中遇到了道路崎岖,         ,夜色笼罩等险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二)

    ①陈万年乃朝中显官,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选自《汉书•陈万年传》)

    ②陶侃,东晋之大将军也。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坩(gān):盛物的陶器。 

    ② 鲊(zhǎ):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汝 为 吏 以 官 物 见 饷 非 惟 不 益 乃 增 吾 忧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欲杖之         ②咸叩头谢曰

    ③具晓所言        ④反书责侃曰

    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 陈万年乃朝中显官     万年乃不复言

    B. 召子咸教戒于床下     于国为栋梁

    C. 万年大怒,欲杖之     时人莫之许也

    D. 尝以一坩鲊饷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4.陈万年与陶母的教子方法哪些方面值得当今父母取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春天正是读书的季节。你将筹备一场“家庭读书会”。你准备在读书会上朗诵一篇文章表达对父母家人的感恩之情。请从备选课文中任选一篇或另外自选一篇文章,结合你的家庭教育实际,写下你选读这篇文章的理由。(备选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世说新语<咏雪>》、《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母亲》……)

    要求:

    ①角度明确,表达得体;

    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③120字左右;

    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可抒发情感,还可……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自选文体,诗歌不少于16行;(3)字数不少于600;(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