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题

               羊年说羊

    ①早在几万年以前,羊就因食草,产出奶、肉、毛、皮,加之其性格温和、坦诚、敏锐、乐观,易于驯服,成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羊位居前列,足以说明其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②羊可承载艺术。从商代的“四羊方尊”、“三羊铜罍”,到汉代的“羊型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直至当今的年画、剪纸等各种民间工艺品,羊的各种形象随处可见。

    ③羊主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说文》说:“羊”,祥也。汉字里最好的几个字,如美、善、祥等,都带有“羊”字边。《汉字大字典》中,以 “羊”为部首的汉字竟多达204个,充分说明其对先民生活影响力的巨大。羊主美。古人以“羊”字引申为“美”字。《说文》中释为“羊大则美”。“美,甘 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羊主要是供人食用。羊的美不仅局限于吃上。在原始社会有权力有地位的酋长或巫师看来,在种种巫术仪式上,牧羊部落的 牧羊人所扮演的图腾羊、跳的图腾舞,就是最美的事物。羊主敬。羊羔跪乳,见于明代《蠡海集》:“未为阳,仰而秉礼,以羊配之,羊跪乳。”这流传为妇孺皆知的话题。蔡邕《为陈太守上孝子状》上说:“乌以反哺,托体太阳;羔以跪乳,为贽国卿。”在孝敬的说法中,以乌鸦为孝,以羊羔表敬。

    ④羊可体现正义。因羊在古人心目中拥有的正直、美好形象,久之便将其神话为正义的象征。据王充《论衡·是应》,唐尧之臣皋陶治狱,辅以独角之羊。此羊对嫌犯 “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极为灵验。至战国时,秦楚等国御史、狱吏等执法者皆着带有独角神羊图案之冠服,以示庄严神圣。

    ⑤羊可象征安泰。人们最爱用的关于羊的吉祥话是“三羊开泰”。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对 “三阳开泰”的另一种解释为:十一月冬至日的白昼最短,其后则白昼渐长。古人以为此乃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所以称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因此,旧时常用作新年起始的祝愿之辞。而“羊”与“阳”同音,久之便讹为“三羊开泰”。

    ⑥而人文始祖伏羲与羊更是渊源颇深。据记载,伏羲生于成纪。而据考证,“成纪”位于甘肃天水一带,是古羌戎活动区域。古羌戎氏族的原始图腾就是“羊”,伏羲的 “羲”字中的“羊”,正是这一崇拜现象的反映。伏羲是中国古籍里记载最早的王,他对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是“观象画卦”,创造了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八卦文 化”,即后来“五经”之一的《易经》,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有专家认为,“伏羲氏于羊角图腾柱上观象画卦”。

    ⑦羊还曾陪伴英雄,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羊可启发智慧,良臣庄辛用“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来鼓励楚襄王应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羊性素喜清洁,羊愿居于干燥整洁之处,饥餐青草,渴饮清泉,洁身自好,远离污秽。
    1.下列有关羊的象征意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羊是吉祥的象征,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连在了一起。

    B.羊是美丽的象征,羊大为美,在古代,羊主要就是供人食用。

    C.羊是正义的象征,因为羊在古人心目中是正直、美好的形象。

    D.羊是孝敬的象征,羊羔跪乳在古人看来就是孝的最佳体现。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食草却产奶、肉、毛、皮,温和又坦诚,羊成为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

    B.羊可体现正义,因此先秦的诸侯国官员皆着带有独角神羊图案之冠服。

    C.酋长巫师认为,巫术仪式上表演的图腾羊、图腾舞,就是最美的事物。

    D.很多成语与“羊”有关,如“苏武牧羊”等,说明羊可以给人以智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阳开泰,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旧时常用作新年起始的祝愿之辞。

    B.从“四羊方尊”,“羊型铜灯”,到“三彩陶羊”,充分说明羊对先民生活影响力的巨大。

    C.古羌戎氏族的原始图腾是“羊”,生于该区域的伏羲的“羲”字中有“羊”,表明伏羲很可能是古羌戎族人。

    D.伏羲是中国最早的王,他对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是“观象画卦”,创造了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八卦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①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②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室外月上柳梢,室内电灯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③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④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⑤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⑥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

    ⑦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把此题的选项写在答题纸上)

    A.闻一多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诗歌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B.闻一多的课堂氛围富有诗意,为了创造意境,他可以把时间改到晚上,映着灯光和月光给学生讲。课堂上的闻一多很有名士风度。

    C.闻一多也是美术家,他不仅熟知中外画作,而且能将绘画意境和诗歌意境融为一体。

    D.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认为这首诗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

    E.闻一多写:“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这句话是在痛恨自己没有迸发出激情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2)第四自然段末引用何兆武的评价:“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

    (3)从本文来看,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陈述。(6分)

    (4)关于闻一多的牺牲,有人十分敬佩,有人十分惋惜。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20分)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常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沛令     善:与……交好。

    C.吕公者,好人     相:帮助。  

    D.徒多道       亡:逃跑。
    2.下面各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

    ③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⑤人乃以妪为不诚         ⑥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A.燕王拜送于庭          

    B.何厌之有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

    塞路初晴

    【唐】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提示,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_____, ______”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2)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引起他对往昔不平凡岁月的回忆的两句是:

    (3)在戴望舒的《雨巷》中,诗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描摹丁香姑娘飘过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她飘过,

    (4)在《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通过柳树来写康桥的温柔娇美的诗句是: ___,____。

    (5)由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联想到《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诀别的那句歌词“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选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遒(jìn)   制(è)      石(jié)   百争流(gě) 

    B.颓(qǐ)    踞(jī)      浮(zǎo)   星辉斑斓(bān lán)

    C.长(gāo)   青(xìng)      漫(shuò)  峥嵘岁月(zhēng róng)

    D.寥(liáo)     孙 (páng)   典(yā)    子(q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寂寥  沧茫  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B.萧瑟  傍徨  终以不顾  天伦叙乐

    C.揣摩  脸颜  咄咄逼人  剑拔弩张   D.凌侮  荆棘  变徽之声  偏袒扼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族歌曲,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当这些耳濡目染的旋律在耳际想起,人们便会想起那流失的岁月。

    B.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近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C.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D.习主席的讲话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激浊扬清、振聋发聩,展示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体现了崇高的党性品格和担当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____。

    ①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④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5分)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2分)

    嘉 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1分)

    嘉 宾:②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1分)

    嘉 宾:③                

    主持人:④                 ?(1分)

    嘉 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