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解答题 8 题,选择题 8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解答题 共 8 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30g稀硫酸分五次加入烧杯中,使其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6 6 6 6 6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22 8.44 7.66 6.88 6.88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有五种物质:①小苏打、②氯化钠、③硫酸、④氢气、⑤氮气,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做高能清洁燃料的是______;
    (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_;
    (3)充入食品包装袋用于防腐的是______;
    (4)汽车铅蓄电池里加入的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南海不但资源丰富,还是亚太地区海运的“咽喉要道”,这里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因此引起周边国家的窥视.
    (1)海水属于 混合物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晒盐属于下列分离操作中的______(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沉淀
    (2)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3H8,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O2+4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______;
    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为______,写出B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
    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
    “>”、“<”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玻璃棒和______.
    A.酒精灯     B.漏斗     C.铁架台      D.量筒      E.胶头滴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收集的最佳时刻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常温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与假设]溶液的pH可能是:
    ①pH>7;   ②pH<7;   ③pH=7.
    [设计与实验]小明、小刚、小强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pH>7.
    小刚: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pH>7.
    小强:取pH试纸直接浸入碳酸钠溶液中,测得pH>7.
    [评价]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同学,其余两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结论]从物质的类别看,碳酸钠是一种______(填“酸”或“碱”或“盐”),它的溶液显碱性,说明显碱性的溶液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应用]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说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科学研究表明: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被誉为“第七营养素”,它可以从忍冬科植物中提取,化学式为C16H18O9.请问:
    (1)绿原酸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绿原酸中H、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加热使石蜡熔化
    B.用木材制家具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用粮食酿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B.葡萄糖是人体内重要的供能物质
    C.吸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D.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对人体有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CuO冶炼铜
    B.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D.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B.用稀硫酸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用熟石灰鉴别铵盐和钾肥
    D.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事实 结论
    A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 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一定为6
    D 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 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