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以下“天下”的涵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墨子》的“一同天下”

    B.《孟子》的“天下定于一”

    C.《荀子》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D.《汉书》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

    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

    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

    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曰江陵(湖北荆州)、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材料不能反映出:(    )

    A.宋代实行茶叶专卖政策 

    B.经营茶坊的徽人晋人已成商帮

    C.茶叶贸易获利丰厚  

    D.市已经是地方商业中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66年7月22日的《上海新报》,刊登了一则介绍英国机器图画的广告,内云:“本馆新到英国寄来画图一箱。镌刻工细,奇巧非常。本馆陆续印诸新报上,俾寄来新制之器皿,既能增人见识,复可开人心思,凡西国时尚之器,华人可一目了然。……如合己意,不论农工商贾,何妨自行买来,以应必需之用。”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

    A.《上海新报》应该是外商在华创办的中文商报

    B.该广告极力向中国推销机器及产品

    C.广告促使农工商贾纷纷购买机器

    D.新报广告增长了国人对西方器物文化的见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表格外国在华设立的工厂及资本数(资本单位:千元)(    )

    年份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工厂数

    资本

    工厂数

    资本

    工厂数

    资本

    工厂数

    资本

    1895-1901

    14

    15732

    1

    140

    4

    3374

    5

    2469

    1902-1907

    17

    20567

    20

    11244

    4

    2448

    4

    1716

    1908-1913

    6

    13391

    28

    14946

    4

    1859

    8

    2463

    总数

    37

    49681

    49

    26330

    12

    7681

    17

    6648

    上述数据反映了

    A.欧亚列强经济实力的强弱 

    B.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变化

    C.英日同盟的积极作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后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7年《申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为维护领土主权及各种条约,惟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其中的“各种条约”是指(    )

    ①《洛迦诺公约》②《日内瓦议定书》③《九国公约》④《非战公约》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丰富发展了西方古代政治文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万民法

    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因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

    ④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持久征服”了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及贵金属的流动方向。按移民、公奴、玉米、白银的流动方向.顺序对应正确的(    )

    A.①③②④  B.⑤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⑤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语中,“自由主义”第一次出现是1819年,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是1832年,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民族主义”、“浪漫主义”。与这一现象相关度最大的是(    )

    A.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宪章运动  D.“一票共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例和社会结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了因工业起步晚而造成的不利条件。”与这一论述相一致的史实是(    )

    A.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发颁布推动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B.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C.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使德国摆脱经济危机

    D.1949年起联邦德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6年,欧亚非发生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西班牙发生内战,中国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上述事件体现的共性是(    )

    A.欧亚法西斯国家开始联合军事行动 

    B.西方大国在上述事件中起积极作用

    C.世界局部战争形势已十分严峻  

    D.苏联对欧亚非弱国给予经济援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逐渐淡化自然形成的地理界线,文化也免不了受外来影响,但有艺术家强烈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保持民族特色。以下符合这种时代要求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是(    )

    A.柴科夫斯墓的《睡美人》

    B.舒伯特的《小夜曲》

    C.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

    D.普莱斯利的摇滚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在历史问题的探讨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曾欲研究中国与印度文化沟通之迹而考证中国留学印度之人物。吾细检诸传记,陆续搜集,……其后每读一书,遇有此者则类而录之,经数月乃得此数。吾因将此百八十馀人者稽其年代籍贯、学业成绩、经行路线等,为种种之统计,而中印往昔交通遗迹可以大明。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抗战爆发不久,印度各界对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资扶持与道义声援。泰戈尔就带头捐献,同时动员加尔各答的国际大学通过义演募捐用于中国抗战。连续发表谴责日本野蛮暴行、声援中国抗战的文章、诗歌、公开信,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也使日本政府对泰戈尔记恨又怕,印度还从军事上帮助中国抗战……1942年,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印度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嚣张的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等于把中国所有的对外陆地通道全部切断,美国建立了从印度汀江到中国昆明的“驼峰航线”,中国抗日军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追求独立的正义事业,对印度的独立解放运动给予了物资上的帮助和道义上的声援

    ——据江亚平《印度: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整理

    材料三 1954年,为了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在日内瓦与周恩来密切沟通,协调立场。万隆会议期间,中印两国总理自始至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都相互配合和支持。

    ——摘自张敏秋《中印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在研究古代中印文化交流时所运用的史料搜集方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政府为什么惧怕泰戈尔?印度援助中国抗日飞国际法依据是什么?简述印度的援助在军事上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五十年代中印关系的变化。知道这一时期中印关系的原则是什么?简述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24年

    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1825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

    1849年

    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

    拿破仑三世时期

    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

    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材料二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后来的条约附件又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在最惠国原则发展历史上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相互无条件是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的原则

    ——高心湛《“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

    材料三

    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国家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哈萨克斯坦

    328

    961

    601

    1355

    1572

    1720

    2212

    2287

    3897

    2909

    塔吉克斯坦

    5

    5

    7

    6

    21

    18

    54

    15

    144

    14

    乌兹别克斯坦

    51

    8

    104

    27

    147

    200

    172

    403

    230

    451

    吉尔吉斯斯坦

    77

    42

    146

    56

    245

    69

    493

    110

    867

    105

    ——周肇光《区域经济学概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中期确立了怎样的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该准则的推行对世界经济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所述,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在实施过程中英国对中国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有何区别?这种对中国的区别对待给近代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贸易的趋势。从区域合作角度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