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6 题
  1.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许,天津市塘沽开发区一带发生爆炸事故,现场火光冲天。据多位市民反映,事发时十公里范围内均有震感,抬头可见蘑菇云,安全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下列关于安全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易燃物质、自燃自热物质、氧化性气体、加压气体等

    B.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应使用干砂灭火

    C.处置实验过程产生的剧毒药品废液,稀释后用大量水冲净

    D.简单辨认有味的化学药品时,将瓶口远离鼻子,用手在瓶口上方扇动,稍闻其味即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生成酸式盐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分子式为C5H10O2的酸和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酯共有

    A.16种       B. 20种       C. 32种       D. 40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碱性溶液中:ClO-、Cl-、K+、Na+

    B.常温常压下气体:O2、N2、Cl2、NH3

    C.含有AlO2-的溶液:NO3-、HCO3-、Na+、K+

    D.氢氧化铁胶体:H+、K+、S2-、Br-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2.5NA

    B.常温常压下,28 g C2H4、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1.5NA

    C.常温下,20 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3、+5、-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  X<Y  

    B.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常温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今有120 mL, 0.20 mol/L Na2CO3的溶液和某浓度的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A.1.5 mol/L     B.2.0mol/L      C.0.18 mol/L     D.0.24mol/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分子式为C12H16O3

    B.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消去等反应

    C.在Ni作催化剂的条件下,1 mol X最多只能与1 mol H2加成

    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苯和X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已知2CO(g)+O2(g)=2CO2(g)   ΔH= -566 kJ•mol-1

    Na2O2(s)+CO2(g) = Na2CO3(s)+1/2O2(g)  ΔH= -226 kJ•mol-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molC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83kJ•mol-1

    B.Na2O2(s)+CO(g)=Na2CO3(s)ΔH=-509kJ•mol-1

    C.Na2O2(s)与CO2(g)反应放出226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NA

    D.Na2O2和Na2CO3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铵明矾是分析化学常用基准试剂,其制备过程如下。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I反应:

    B.检验溶液B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BaCl2溶液

    C.若省略过程II则铵明矾产率明显减小

    D.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后观察到: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消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向含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 mL 1 mol·L-1 HCl溶液,测得溶液中的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B.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

    C.M点时,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为3.9 g

    D.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序号

    反应物

    产物

    KMnO4 、H2O2  、H­2SO4

    K2SO4 、MnSO4 

    Cl­2 、FeBr­2

    FeCl3 、FeBr3

    MnO4- .

    Cl2 、Mn2+

    A.第①组反应的其余产物为H2O和 O2

    B.第②组反应中Cl­2 与 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或等于1︰2

    C.第③组反应中生成1mol Cl2,转移电子2mol

    D.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MnO4-  > Cl2 > Fe3+ > Br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C溶液A+B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则B可能为Fe

    ④若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操 作

    现 象

    解释、结论

    A

    把过量的Fe粉中加入硝酸中充分反应,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2CO3晶体

    C

    Al箔插入稀硝酸中

    无现象

    Al在硝酸中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m g铝镁合金与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 mol/L NaOH溶液,当滴加到V 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 g,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沉淀中OH-的质量为(n-m)g

    B.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3-的物质的量为aVmol

    C.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D.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A、B、D、E、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 与E 同主族,A、B 和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B 与G 的单质都能与H2 反应生成“HX”(X 代表B 或G)型氢化物,D 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1) 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2) D 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中均含有____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3) 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和木炭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与G 的单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 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A 和E 所形成氢化物中,共价键

    极性的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6) 用原子结构解释“B、G 单质都能与H2 反应生成HX 型氢化物”的原因: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亚磷酸(H3PO3)是二元酸,H3PO3溶液存在电离平衡:H3PO3 H+ + H2PO3-。亚磷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

    (1)①写出亚磷酸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温度下,0.1000 mol·L-1的H3PO3溶液pH的读数为1.6,即此时溶液中

    c (H+) = 2.5×10-2 mol·L-1,除OH-之外其他离子的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该温度下H3PO3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K=             。(H3PO3第二步电离忽略不计,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向H3P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所得溶液中

    c(Na+)_______ c(H2PO3-)+ 2c(HPO32-)(填“>”、 “<” 或“=”)。

    (2)亚磷酸具有强还原性,可使碘水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Na2HPO3溶液也可得到亚磷酸,装置示意图如下:

    说明: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品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铬铁矿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O·Cr2O3,还含有MgO、Al2O3、Fe2O3等杂质,以下是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流程图: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是       ,固体X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用醋酸调节溶液pH=7~8后再进行操作Ⅱ所得固体Y的成分为       (写化学式).

    (3)酸化步骤中调节溶液pH<5时发生反应2CrO42-+2H+ Cr2O72-+H2O.若将将醋酸改用盐酸,盐酸会与Cr2O72-反应造成大气污染并生成Cr3+杂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下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操作II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r2O7+2KCl=K2Cr2O7↓+2NaCl。该反应在溶液中能发生的理由是:       

    (5)含铬废渣(废水)的随意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有极大的危害。电解法是处理铬污染的一种方法,金属铁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一段时间后产生Fe(OH)3和Cr(OH)3沉淀。

    ①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总反应如下,配平并填写空缺:(已知产物中n(Fe(OH)3): n (H2)=1:1)

    ___Fe+___Cr2O72-+___   +___H2O ___Fe(OH)3↓+___Cr(OH)3↓+___H2↑;

    ②已知常温下Cr(OH)3的Ksp=6.4×10–32mol4/l4,若Ⅰ类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铬含量最高限值是

    0.052 mg/L,要使溶液中c(Cr3+)降到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须调节溶液的pH大于______。(已知lg2=0.3)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是目前常见的熏蒸杀虫剂,都能与水或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膦(PH3),P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空气中自燃。卫生安全标准规定,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含量≤0.05mg/kg。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磷化物含量进行研究:

    【操作流程】安装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

    C中盛有200g原粮;D、E、F 各盛装1.00mL浓度为1.00×10-3mol/L的KMnO4溶液(H2SO4酸化)。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       , 以磷化铝为例,写出磷化铝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C装置        ,取下上口活塞,漏斗中加入水,打开下口旋塞,观察到               ,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过程中,用抽气泵反复抽气的目的是                     

    (4)A中盛装KMnO4溶液是为除去空气中可能含有的          (填“还原”或“氧化”)性气体; B中盛装新制FeSO4溶液的作用是                

    (5)已知D、E、F中发生同一反应,实验中PH3被氧化成磷酸,写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收集装置D、E、F所得吸收液,并洗涤D、E、F,将吸收液、洗涤液一并置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25mL,用浓度为5×10-4mol/L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       mg/kg。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