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5 题,其中:
选择题 4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0 题
  1.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细胞参与     B.甲表示细胞内液

    C.红细胞只存在于乙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B.兴奋传导后,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伴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Ⅰ、Ⅱ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代表突触小体,e代表神经纤维

    B.图Ⅰ中的a可能是图Ⅱ中的d或f

    C.图Ⅰ中的b可能是图Ⅱ中的c或d

    D.图Ⅱ的f可与唾液腺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B.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②处对应的轴突膜上,钠离子通道是开放状态,钾离子通道是关闭状态

    D.兴奋在a、b细胞间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D兴奋

    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B.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 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

    C.d 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 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b 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 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   )

    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

    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表示在鱼塘中饲养鲤鱼时,鲤鱼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鲤鱼的数量为k,则在t1时鲤鱼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组,统计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

    A.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1为神经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所示为拉尔夫·斯坦曼(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的树突状细胞(DC),这种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卫兵”,能激活T细胞,并让白细胞识别、记忆并攻击入侵的病原体。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反射弧中,与感受器相连的是神经细胞的树突,与轴突相连的是另一个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或树突

    B.神经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存在大量的突起。从细胞水平上分析,突起的形成是细胞增殖的结果

    C.神经细胞既具有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作用,又具有分泌作用。如神经细胞通过分泌激素实现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

    D.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最初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并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模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模式中,若靶腺为甲状腺,下丘脑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方式称为神经调节

    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可通过图中乙模式调节

    C.血糖浓度升高,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

    D.动物的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兴奋通过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有(   )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4)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5)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关于演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正确的是(   )

    ①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②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③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④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外来物种薇甘菊往往用自己的身体织成一张大网,罩住其他植物,被其覆盖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者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而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下表为薇甘菊长期入侵某生态系统,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未被侵入时期

    轻微入侵时期

    重度入侵时期

    植物种类(种)

    150

    121

    69

    碳储量

    (吨/公顷)

    植被

    56.2

    50.9

    43.5

    凋落物

    2.0

    3.5

    5.4

    土壤

    161.9

    143.2

    117.7

    A.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

    C.菟丝子虽属于植物,但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型

    D.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往往用标志重捕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N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下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 与Nt+1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

    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③,B---②,C---①。

    B.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①。

    C.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D.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图中0→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D.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进行各自的物质循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关激素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素是通过主动运输到体液中的     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

    C.激素可与靶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结合    D.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

    B.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大量流汗后,应及时补充淡盐水

    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增加使体温下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   )

    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直接传递给 B 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

    C.T 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 T 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

    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②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

    ③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④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    

    ⑤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关于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 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 E 点及 E 点以后区间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 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 h 状态下

    D.若某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大于 f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

    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 kJ

    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①③       B.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下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

    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免疫过程,m、n代表相关免疫器官,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图2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n表示的场所是________,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2)在图1中,②和③表示受抗原刺激a、c细胞后进行的一系列的增殖分化过程, 形成e、d、k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图2中,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在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其中表示抗原X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数量的曲线是________。判定的依据是在第8天注射抗原X时刺激了图1中_______(填字母)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________(填字母)。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通过是否切除图1中__________(填字母)器官来控制自变量,通过器官移植观察有无___________来断定细胞免疫是否发生作用。如果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论上器官移植在__________组动物体内能完好保存,当我们再次输入__________后结果就与对照组一样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图l所示。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分析回答:

    (1)图l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有____________条,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从图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____________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大。

    (2)图2中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图以含C有机物形式传递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该系统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变,现将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来的C:E=1:1调整为4:l,则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河蚌B的能量理论上是原来的_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某段时间人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类(甲)的种群密度,调查的总体积为2hm3,随机选取多处样方,若第一次捕捞了 4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捞,在第二次捕捞到的鱼(甲)中,未标志的有50条、标志的有20条,由此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________ 条/ hm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资源和_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_________的影响,生物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即该种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为有关人体神经、激素调节的问题,请据图回答。

    (1)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①肌肉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顺序为________时,导致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缩;肌肉受到刺激传导到大脑产生感觉,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顺序为________。

    ②图中M内的信息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神经—激素调节靶细胞生理活动的示意图。

    ①f表示的过程引起内分泌腺发生规律性的反应,从反射弧的结构而言,内分泌腺称为________。

    ②一般情况下“刺激X”是指________。激素G通过与受体F结合引起的主要代谢反应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