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2 题,作文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乡绅消失后的乡村命运

    传统中国乡村,在当代人的眼里,可能是与贫穷、饥饿联系在一起的地方,然而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乡村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如果从读书人的数量来说,当代中国农村绝对是古代农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然而为什么却没有从前的典雅,而且也失去了传统农民的道德坚守与精神追求?由此我们想到了传统中国农村的乡绅。

    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即士大夫居乡者。这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此即所谓的“绅”或“大夫”;一部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此即所谓的“士”。由乡间士大夫组成的“乡绅”群体,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在官场有一定的人脉,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们既可以将下情上达于官府甚至朝廷,也可以将官方的意旨贯彻于民间。乡绅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引领着一方社会的发展。他们可以说是乡村的灵魂,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

    “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自周代始,即把村落称作“里”。“里”字从田从土,即反映了“恃田而食,恃土而居”的农业型经济生活特征。从事农业的人群,不像游牧民族或商业人群那样四处行走,而是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了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免要宦游他乡,但“ 叶落归根”则成了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这种传统在周代就已出现。

    从“二十五史”到各地方志,以及通俗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官僚告老还乡后,与当地“士”一同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故事。像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即教授诸生,“择诸生,然后为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后汉书•朱云传》)。蜀中司马胜之,辞官不做,“训化乡闾,以恭敬为先”(《华阳国志》卷十一)。宋吕大防兄弟四人,大防曾为尚书右丞,大钓嘉佑进士,大忠曾为河北转运判官,大临曾为秘书省正字,都曾是“国家干部”,但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却出自他们之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田《吕氏乡约》。南宋朱熹又对这《乡约》作了增损,由此而传播开来,对明清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有人对明代初期百年间的城乡中举人数作过统计,发现乡村多于城市。这反映了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比城市有更旺盛的造就人才功能。然而,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城乡平衡格局。城市的经济收入、教育资源配制以及高知识含量的工作性质等等,使乡村中的优秀人才开始流向城市。“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还乡的热情,在城市安置家眷。这种单向流动,在民国时期曾使一批有志之士深为担忧,而为乡村重建作过呼吁。到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高潮,乡村的命运便急剧直下。

    乡绅群体的消失,使乡村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凝聚力也随之消失。对于乡绅的消失,可以归咎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这场变革对传统价值观的摧毁。虽然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和有理想的革命者,其初皆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但面临自己最后归宿选择时,在城市良好的医疗条件保障下安享晚年,成了他们最合理的生活选择。“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被彻底抛弃,长期的城市生活,使他们失了“根”的记忆,而殊不知他们的选择,比之自己曾经批判过的“封建士大夫”,显得是多么卑微!于此,我不得不礼敬中国传统的乡绅,磬折于他们“归根”的壮举与高尚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当代人联想的贫穷落后的印象可能不同,传统中国乡村在古代文人及乡村耆旧的心中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

    B.如果从读书人数量上来说,中国当代农村远远多于古代农村,却失去了从前的典雅与传统农民的道德坚守和精神追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C.被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信奉的“叶落归根”的信念在周代就已出现,这一点从很多经典正史、各地方志以及通俗小说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D.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蓝田《吕氏乡约》出自乡绅之手,南宋朱熹又作了修改,更有利于其传播,乡约对明清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乡绅”就是士大夫居乡者,由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和未能出仕的读书人组成的“乡绅”群体,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质。

    B.“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乡绅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

    C.“恃田而食,恃土而居” 作为农业型经济社会特征,由“里”字从田从土的文字现象即可看出,把村落称“里”自周代开始。

    D.《华阳国志》中记录的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择选诸生,教授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比城市有更旺盛的造就人才功能。根据有关统计,明代初期百年间的城乡中举人数乡村多于城市。

    B.虽有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但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使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了还乡的热情,飘于城市不思归,失去了根的记忆。

    C.到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的命运便急剧直下,乡绅的消失可以归咎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及这场变革对传统价值观的摧毁。

    D.“叶落归根 ”的传统价值观被彻底抛弃,长期的城市生活,让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及有理想的革命者丧失了“根”的记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翻译奇人许渊冲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可谓是“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于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媲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节选自2014年第9期《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到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

    B.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

    D.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E.“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翻译家许钧的话说明他虽公开和许渊冲唱过反调,但并不影响他对许渊冲的认可。

    (2)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奇”在何处。

    (3)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4)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日:“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吏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财务,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B.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C.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D.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琅琊,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诞生了以琅琊王氏,琅琊颜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

    B.处士,古时候特指为皇帝处理事务的人,文中处士罗英帮助皇帝挑选人才。

    C.驿,就是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便殿,即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

    D.行省,即行中书省,中国元代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文中有“巡视”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才能卓越,他受廉希宪推荐,被世祖召见,陈述当世之务,世祖非常高兴,后来他担任转运司调查并清除了各种弊端。

    B.张雄飞,廉于财利,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他们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

    C.张雄飞,刚正直谏,世祖和大臣们讨论要大赦天下,张雄飞却认为,赦免的行为是刑法不公平的体现,圣明的君主执政不应该多次赦免犯人。

    D.张雄飞谨慎有远见,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罪被杀,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核实有误,便令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去复查,而张雄飞对于皇帝的赏赐一直封存未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

    (2)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两种人是:“        ”和“         ”。

    (2)《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点绛唇  丙寅①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张元干②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干已去官多年。②张元干,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     ,对这一制度的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②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     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③所有的罪行都是由小错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小错不改,     ,铸成大错再来后悔就说什么都晚了。

    A.积羽沉舟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B.积重难返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C.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积重难返

    D.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积羽沉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活方式绿色化”首先需要理念上的认同,                         。逐步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

    ①在衣着的选择和穿用上,在一日三餐的制作和食用中,在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都要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行为和理念

    ②什么是绿色的生活方式?就是要爱护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

    ③同时通过示范,让人们明白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

    ④其次,需要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⑤以自身主动参与和践行,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尚和践行绿色生活新方式

    ⑥要引导人们自觉在生活细节上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⑥③⑤②①

    C.②④⑥③①⑤   D.④⑤③①⑥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周庄人在商场风生水起时,没有忘记打造自己的后花园,不仅让精神得到很好的憩息,也追求到了富甲一方的财富。

    B.“余额宝”之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D.《欧盟观察家》称,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欧盟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令欧盟决策层出现严重分裂的难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在不少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有明确规定,    。斯坦福大学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学科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    ,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记笔记。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坚守传统?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像数学这种课程,如果老师只是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的过程,再加上自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烟云,    ,结果根本无法掌握好这些学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徐汇区一违法停车车主在自家车子上贴纸条“提醒”交警:“尊敬的民警同志,我是去对面幼儿园接送我孩子的,5分钟就回来,请不要给我贴罚单。谢谢您的理解!”没想到这“美好”的愿望落了空。交警还是按照法律规定贴了罚单,并另外贴出一张纸条做出回应:“我等了十分钟!”

    对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