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商品经济发展

    C.专制权力加强       D.儒学成为正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

    A.渗透近代科学思想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恕《上李鸿章书》称:“变法之说,更仆难终,请为相公先陈三始:盖欲化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水火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这表明他(    )

    A.主张用西服来取代长袍马褂         B.强调改革服饰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C.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D.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这反映了(    )

    A.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

    B.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C.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

    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0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    )

    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D.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

    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

    D.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家庭祈祷的顺序依次是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和帮厨等,仆人们都是面对墙壁跪着祈祷。宗教仪式是按乡绅、农场主、商人、店主、工匠、农业工人的先后顺序安排。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物质财富影响社会地位

    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D.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参观了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上述现象说明(    )

    A.经济发展与人性解放的冲突      B.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C.生产流水线提高劳动生产率      D.电影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这反映了(    )

    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      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    )

    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从春秋晚期到战国,出现了青铜刀布。铜铸币广泛流通,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汉代时,汉武帝对钱币进行了改革,统一铸币权和全国统一使用五铼钱。621年,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开元通宝”。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两宋的货币,仍以铜钱铁钱兼用,白银亦渐受重视,同时产生了纸币。最早的纸币叫“交子”,起初在民间使用,由16住四川富商以信用担保作为货币流通。后因富商经营失败,交子无法兑现,改由官方办理。元代主要流通纸币,政府印行“中统元宝交钞”,纸币的发行权完全属于政府。明初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受到统治者的限钢,正德年间受到官方认可’嘉靖以后普遍流通。清朝光绪年间,从英国买进压钱的机器,开始用机器钢模压钱,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用范铸钱的历史。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美币l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货币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币改革的目的。如何理解“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3)综上,归纳影响货币变化的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函一1907年。近仁老叔大人尊前:半年之中通问珠少,吾叔或能谅我懒也。日前'乃以儿女之私,辱吾叔殷殷垂示,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遵命。……老叔欲得何家诗集者,请以书名见示,当为老叔得之也。此颂道安!侄醉顿首

    函二1914年。近仁老叔足下:得六月十三日手书,喜极。此函之前,曾有一书,收到后已奉答,想曾答览矣。……近读何书?亦乞见示。匆匆奉白,即祝珍摄!并请菊坪夫人秋安!适顿首

    函三1917年。胡近仁君:匆匆一剐,已隔百余里。……此法无论如何,终有益无损耳。匆匆不及见湘帆一别,见时乞代致意为荷,菊夫人处亦望致意。适

    函四1920年。老近:谢谢你的信。我的病好些了。……可惜我病中不能细谈诗。我的女儿名素菲,身体还好。你们修县志,修的怎么样了?适

    ——摘鳊自《胡适书信集》

    注:以上为胡适与其小叔胡近仁的来往信函。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上重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1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

    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主要内容是: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剁,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

    ——摘编自是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彭德尔顿法”与“分赃制”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国重农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弗朗索阿·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法国在连续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与整个欧洲为敌,加之18世纪初出现的数次农业歉收,民穷财尽,经济凋敝。

    魁奈在1758年发表了《经济表》,系统地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他认为抵销了全部生产费用以后剩余下来的产品.便是“纯产品”。而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来“纯产品”,因而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唯一的“生产者阶级”。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只是进行加工.所以不是“生产者阶鼓”。一国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应有一个能确保盈利的较高售价,这取决于国际市场上通商各国之间稳定的“平均价格”或“共同价格”。一国经济繁荣和良性运行.重在实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经济运行必须遵循自然秩序,要使私人利益增进公共福利和纠正非理性的自由,这又需要“政府之手”予以干预。

    重农学派的思想给后世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政府干预”的模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先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1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举义时,他向滇军将士泣血致辞:“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1916年3月16日,蔡锷令右翼赵又新梯团自白节滩经双合场进攻纳溪侧背’为主攻:中路顾品珍梯团一部由渠坝驿沿叙永河向纳溪正面佯攻,朱德、张煦两支队从侧翼向兰田坝迂回前进,阻击泸州援纳之敌,刘存厚师进窥牛滚场,威胁江安守敌,掩护主力攻纳。17日,几路部队同时向敌发起进攻,连战皆捷,朱德一路甚至挺进到距泸州仅几公里的地方。经此一战,敌主力“第七师将校伤亡殆尽,士兵损失过半,已无再战能力。”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随之结束。孙中山曾评价护国战争:“云南起义,其目标之正确,作战之勇敢,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轩轾,充分表露中华民族之正气。”

    ——摘编自白寿彝《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前编》

    (1)根据材料,指出蔡锷在护国战争中的作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