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5 题
中等难度 3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这首诗歌歌颂的是

    A.神农氏      B.大禹        C.黄帝       D.炎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A. 大汶口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这种制度被称为

    A.宗法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时期,晋国一分为三,这三个国家是

    A.齐韩魏         B.  韩赵魏       C.赵魏燕        D.楚燕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都江堰的修建  D.水稻的种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是甲骨文,它是十二生肖中的

    A.羊          B.牛        C.兔         D.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此项“了不起的工程”是

    A. 长城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灵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三人行,必有我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对一个生活在秦朝的人来说,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去甘肃修长城            B.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政府

    C.到太学学习儒家经典      D.若犯罪,家族和邻里都受牵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将战国时期在北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万里长城”。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西起辽东,东至临洮

    C. 西起长安,东至咸阳            D.西起咸阳,东至长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治的标志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立

    C.班超出使西域               D.安西都护府的设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今天我们能吃到的葡萄其原产地是

    A.西域      B.中原        C.美洲        D.南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有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昭君出塞时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为纸的普遍使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东汉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①匈奴  ②鲜卑  ③羯  ④氐  ⑤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A.北魏    B.前秦    C.蜀汉     D.大月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神灭论》  D.《论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表述中,与图不相符合的是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D.是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史学著作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8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2分)

    (2)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分)

    (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初一学生小明和爸爸星期六在古钱币市场发现一枚铜钱(如图),摊主说这是秦代货币——半两钱。但小明运用所学知识当即指出这是假币,因为它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是哪两处错误并改正。(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材料:(10分)

    材料一    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者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代罗马,总长7000多公里。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2分)

    (2)请你介绍一位开辟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2分)

    (3)简要说说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中的作用(3分)

    (4)请你为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三幅历史事件图:(14分)

      

    A                  B                   C

    请回答:

    (1)A图中的军队过河后,毅然砸铁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哪句成语和该故事有关?(4分)

    (2)B图中的军队船只遭到火攻,人马死伤无数,仓皇而逃。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次战役?这一战役的意义是什么?(4分)

    (3)C 图中军队将领望见远处对方军队阵容整齐,把山上动摇的草木都误认为是对方的军队,不由得心虚胆怯。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哪次战役?这个故事可以用哪句成语来概括?(4分)

    (4)这三次战役最主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面的材料:(12分)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魏主是谁?(2分)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4分)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