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解答题 2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哪项与肺泡完成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 )
    A.肺泡虽小,数目很多
    B.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肺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D.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的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的变化与膈肌有关,吸气时膈肌的状况是( )
    A.膈肌收缩,顶部上升
    B.膈肌收缩,顶部下降
    C.膈肌舒张,顶部上升
    D.膈肌舒张,顶部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中午,小华按照营养需求吃了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形成食糜之后,能分解得到的一组最终消化产物是( )
    A.蛋白质、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
    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
    B.小王这几天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它应多吃一些鱼、蛋
    C.暴饮暴食不会影响胃的蠕动,东西好吃就应该多吃
    D.大肠也能消化和吸收食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们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呼吸时吸入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
    A.构成细胞
    B.到组织细胞处交换二氧化碳
    C.到血液处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D.到组织细胞处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长期以精米和白面为主食,小黄米、玉米、豆类等副食很少食用的人容易患( )
    A.坏血病
    B.脚气病
    C.佝偻病
    D.骨质疏松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膳食中提倡人们多吃蔬菜水果,其目的是为生命活动主要提供( )
    ①糖类   ②蛋白质   ③维生素   ④无机盐   ⑤脂肪  ⑥水  ⑦膳食纤维.
    A.①②③
    B.③④⑦
    C.④⑥⑦
    D.②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当人体患肝炎胆汁分泌不足时,下列食物的消化受到较大影响的是( )
    A.豆腐
    B.米饭
    C.肥肉
    D.鱼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2 题
  1. 小明上初一,他的有些同学经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学,到了第三四节课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他所在学校的校门口外有不少卖烧烤炸串冷饮的小摊贩,许多同学喜欢光顾那里.2012年4月21日妈妈带他去医院看因生病做手术的姑姑,妈妈买了一箱夏进牛奶和一些其他营养品.小明看到牛奶箱子上写的生产日期是2012年4月1日,保质期是60天.请分析回答:
    (1)妈妈给姑姑买的牛奶饮用安全吗?请说明理由.______.
    (2)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等,蛋白质除了能供能外,还能______,所以对姑姑的身体恢复有利.
    (3)长期酗酒的人最先伤及的是______,从而影响______营养物质的初步消化.
    (4)我们每天吃进食物主要在______中消化,此器官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如果暴饮暴食就会增加它的负担,而影响健康.
    (5)在资料中,有的同学不吃早饭就去上学,这些同学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6)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生中,“豆芽型”与“肥胖型”明显增多,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7)牛奶中的钙和铁属于______类营养物质,可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儿童时期体内缺钙,易患______.因此小明也应该多喝牛奶.
    (8)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请你对常吃街边小摊食品的同学提一句建议: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______组成,其中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痰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3)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器官是[______]______,,吃饭时谈笑,若吞咽时______来不及盖住,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
    (4)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______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实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