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9分)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李长空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内容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反映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形式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C.中国新诗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主题内容方面不能反映自己的时代。

    D.中国新诗中平庸的内容充斥着诗歌界,其阵地越来越经不起现代商品社会的冲击。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这就像失去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C.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诗歌就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或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就像胡适所讲的那样“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具有自我封闭、自我肯定等特征的奇怪群体。

    D.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可以说是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22分)

    超重的爱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颜色,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撅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的摊了一地。

    这时,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抹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这位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2010年4月6日《北方人》)

    1.文章的标题为“超重的爱”,新颖而独特,请写出标题所包含的两层意思。(4分)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反映出母亲怎样的心理。(6分)

    (1)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

    (2)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

    3.文章写了两个送儿女的场景,在选材上是否有重复累赘之感?为什么?(6分)

    4.文章说:“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①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东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诸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钓鱼诸岛周围的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②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年可捕捞量达15万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海的一个渔场。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是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这个海峡港湾中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③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诸岛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它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东海南部的中心地带,是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钓鱼岛都是战略要地,无论是中国东出还是日本南下,钓鱼诸岛都是一个咽喉要道。它可以成为保卫我国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也可能被日本利用,阻碍我国统一,对我国东部沿海和台湾地区造成威胁。

    ④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在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9.请写出下面的链接材料分别补充印证了原文哪些内容。(8分)

    【材料一】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储量约在737亿桶至1574亿桶之间。有人曾经预言,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储备量相当于“第二个中东”。(答案不超过20个字,4分)

    【材料二】1785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学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一书,共有五张地图,这些地图制作精细,与现代制图法一样以颜色划分区域。日本部分用淡绿色,而中国部分是用粉红色来表示的。以色区分,国与国之间的分界自然一目了然。就在这图上,也标明了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的位置,其颜色与中国福建、浙江相同,都是粉红色的。

    (答案不超过20个字,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函陵      军:驻扎    B.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  武:威武

    2.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②因人力而敝之     ③邻厚,君薄也

    ④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⑥微夫人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3分)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⑤⑥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典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8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3分)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原文。(任选6个空,每空1分,都填以前3题为准)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③在雨的哀曲里,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论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A.瓦(fēi)   团(qī)  亍(chì)  外(fèn)   石(jié)

    B.(cuì)火     颓(pǐ)    怩(niǔ) 青(xìng)   服(shuō)

    C.冰(xiāo)   目(chēn)寥(jì)   伤(chuāng)  道(hàng)

    D.秋风(jìn) 河(pàn)   漫(shù)  百(gě)     草(ài)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接彩   愁怨  哀怨  冷寞  遗篇   沧茫大地 

    B.忧愁   意气   斑斓   凄惋  火钵   天伦之乐

    C.瓦扉   潇瑟   清苔   纸屑  爵位   中流砥柱 

    D.寂寥   彷徨   涌现   沉淀  咒语   披荆斩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黄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韩国《韩鲜日报》认为,如果朝鲜继续坚持他的核进程,那么他势必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因为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世人的共同愿景。

    D.三年来,经他收治、收养的流浪猫、流浪狗已有100多只,正是有了他的爱心,这些流浪的猫狗,才重新有了家,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6分)

    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文学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家的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60 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怪不生,有的看似偶然,却又蕴含着必然;有的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有的看似荒诞可笑,却又令人佩服不已!当云消雾散,露出庐山真面目时,才会大声惊叹:“原来如此!”

    请以“原来如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 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