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宗法制

    A. 成为法律制度规范的源头

    B. 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 加强中央地方的政治联系

    D. 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 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B.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D. 皇权象征,丞相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强化君主专制

    C. 防止冤假错案

    D. 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 西方国家想在中国投资设厂

    B. 西方国家企图攫取更多权益

    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

    D. 总理衙门拒绝公使进驻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清末小商贩说的这种情景是因为签订了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南京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戊成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与革命的预演

    B. 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

    C. 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因而备受推崇

    D. 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准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 随斗争形势需要从使用到排斥外来文明

    B. 放弃“扶清灭洋”的初衷

    C. 认清了清政府本质而转移斗争主要矛头

    D. 对清政府并未放松警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5年前后,蔣介石极为重视西南地区的建设与稳定,多次敦促在财政金融上向四川倾斜,指出:“此时方针,当重在先定川局,再图大局之挽救。”这说明蒋介石

    A. 认识到抗战的艰巨性

    B. 为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作准备

    C. 竭力推行消极的抗战

    D. 为“围剿”红军作物资准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

    A.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

    C.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将一直“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指五四运动是

    A. 思想解放运动的总动员

    B. 激励中华民族前行的精神动力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启蒙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任务

    B.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 颁布《共同纲领》

    B.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方针

    C. 制定第一部宪法

    D.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粉碎“四人帮”时,针对当时国情胡耀邦提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这说明当时工作重心是

    A. 坚决拥护邓小平领导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拨乱反正,顺应民心

    D.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台湾歌手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对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A. “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 “相逢”最早应该是在20世纪60年代

    C. “太痛”说明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D. “太美”表明两岸当局接受“一国两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另起炉灶”

    C.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 实行一边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针对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

    A. 使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B. 美国对中国开始处于守势

    C. 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

    D. 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对此国际上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说:不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B. 欧共体摆脱了美国控制

    C.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 世界联合反美斗争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5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就本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国际和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这体现了我国

    A. 并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外交政策以地区性事务为重点

    C. 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国家间冲突

    D. 积极参与地区性重大外交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古代雅典官员在任职前,其资格皆须经审查,每个官员在任职期满后,还要由专人对其在任取期间的活动和账目进行审查。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重视对官员的监督

    B. 民主法制的健全

    C. 小国寡民的落后性

    D. 民主政治已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雅典某一机构虽然始终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因此,这一机构实则有利于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这个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陪审法庭

    C. 十将军委员会

    D. 五百人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A. 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

    B. 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

    C. 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

    D.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因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政府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分权制衡原则

    B. 总统制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帝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这一过程

    A. 说明法国对不同制度进行对比试验

    B. 反映了法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曲折

    C. 表明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缓慢

    D. 体现了法国革命是最为彻底的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材料二(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3)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材料四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4)据材料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图示材料,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指出英德两国政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们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何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5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3)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并简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